立即捐款

《阿媽,今晚食乜餸?》:珍惜眼前人,善待父母吧

《阿媽,今晚食乜餸?》:珍惜眼前人,善待父母吧

香港人有句老話「衣食父母」,多作庸俗解說,等同「米飯班主」。但看完《阿媽,今晚食乜餸?》,恍然大悟,東方社會傳統的倫理關係和親情,其實正是建基於生常生活的根本,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今天有外傭照顧起居飲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新世代,母親多是無飯主婦,當然更不會明白母親含辛茹苦,天天親自下煮為子女煮三餐的關愛之情,一切都以為理所當然,從不感恩,倘若生於安樂而長於憂患,面對世道艱難,飽受折騰,更會抱怨父母對他們照顧不周,有所虧欠。

今時今日,養子方知父母恩已經變成老掉大牙的笑話,備受嘲弄,他們會很關切自己的子女,對父母則另眼相看,甚至厭惡。但人若不反省,永遠都不會長大,難怪父母尤其是母親有「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之嘆了。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一青妙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日本人,六十年代末期邂逅,母親隨夫嫁至台灣,要融入中國人社會,努力學習煮中華料理,煮得一手好台灣菜。二二八事變後,心灰意冷的父親移居東京,患癌辭世,一青妙和窈兩姐妹與母親相依為命。儘管生活艱苦,但在堅毅樂天知命的母親撫養下,天天堅持到市場買新鮮食材,為兩個女兒烹調台灣料理,讓她們在記憶中的美味中成長。

電影頭段有點沉悶,但一如不少日本文藝電影,細節的細膩舖排,令電影漸入佳境,觀眾也愈來愈投入。隨著一青妙追憶母親的往事,真切了解母親無私養育的苦心,連自己的愛情也犧牲,觀眾亦不知不覺間深受感動,不期然反思自己和父母及下一代的關係。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又有誰不愛錫自己的子女?只是東方文化含蓄,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尤其是男性)不擅於表達感情,所以往往在生離死別以後,才感到父母恩情深厚。

死去原知萬事空,人去了,再說再做什麼也於事無補,徒然遺憾,還是珍惜眼前人,善待父母吧。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