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宗教與科學

宗教與科學

作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李鈞杰博士

宗教與科學的關係是水火不容,抑或水火既濟嗎?宗教與科學的關係一直以來是以古至今的哲學家、神學家與科學家和其他人士研究永恒的課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宗教沒有科學是瞎眼的,科學離開了宗教是瘸腿的。(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剖析宗教與科學的關係是相輔相承的。顯而易現,宗教與科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知識範式與價值觀,科學背後蘊藏的理智、實證經驗和證據,追求真的終極;宗教究求信心、神秘經驗和啟示,追求善的終極。然而在現今社會裡,追求科學為金科玉律者大有人在。宗教與科學存在競爭的關係,不少人心目中認為科學已取代宗教,成為認識世界、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那是否意味著宗教已失去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被棄置於垃圾桶裡?

宗教與科學關注點迴異

歷史上每當宗教與科學理論相衝突,宗教始終會讓步,對經典採取較為靈活的解釋,科學在這方面未曾輸過,而不肯讓步的宗派總會被人譏笑為食古不化。宗教向科學退讓此事本身,並不代表宗教全然不可靠。科學理性並非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在科學自身的領域中(如對自然規律的研究),科學只是較為可靠的知識,但其理論存在對於詮釋自然與人文世界的局限。科學不應該挑戰宗教,應該要承認宗教存在的價值。因為科學往往不知道宇宙的源頭,第一因是沒法去解釋和證明。而宗教往往便提供解釋第一因。宗教在現今社會存在功能上的價值,既可以為人類提供心靈寄託,也可以導人向善。若沒有宗教,人類便沒有所依歸。

眾周所知,宗教詮釋自然與人文現象,依靠經典與神職人員,其所述說的話語是不容許被挑戰,具有絕對權威。然而科學是容許被人質疑及挑戰,只要能提出新證據便能推翻原有主張,因此不會受權威制肘。宗教強調信心的重要,而科學始終保持懷疑。宗教自我宣示已獲得真理,科學始終在尋求真理,承認所知有限。

因此深層次去思考宗教與科學是否相互排斥是一個偽命題,科學論證的方法是審視證據是否嚴謹以及能否用其他方法證明偽;宗教所闡述的方法是沒有辦法去證明偽。現在宗教的主流派往往會以較為靈活的態度詮釋經典,尤其是新興的宗教,其所認識世界的宇宙觀已深受科學影響,因此可以與科學高度融合,宗教與科學對於世界的看法並不存在必然的衝突。

總括而言,宗教和科學是對世界兩個不同的詮釋系統,宗教對於為什麼世界秩序很精巧、不斷有新事物湧現等問題,能提出與科學匹敵的解釋。另外,科學的本質是無道德的,缺乏價值判斷,故無法解釋為何我們會認為人應平等、擁有尊嚴與權利等等道德價值,宗教對此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釋。

人類學家提出理論去闡述宗教與科學的關係也是值得一提的。著名的人類家費雷澤(James Frazer) 在其名著《金枝篇》闡述「巫術」、「宗教」和「科學」三者擺在同一條進化的路徑上,巫術最原始,科學最進步,宗教夾在中間。費雷澤認為「巫術」看成是人類宗教的最原始形式。他認為原始人並不能分辨超自然的巫術和實證的科學之間有什麼不同,因而把「巫術」稱之為「假科學」(pseudo-science)。等到人類知道巫術不足恃之後,方才出現以祈禱為主要形式的宗教。更要等到社會進步到相當的程度之後,方才有真正的科學出現。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喜閱香港2:香港宗教萬花筒》邀請不同宗教人士,帶領大眾認識各種宗教及相關文化。以理性角度剖析香港宗教多面性,讓聽眾理解香港不同宗教的內涵,共建和諧的宗教文化。節目逢星期三晚上8時至9時在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節目重溫請瀏覽cibs.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