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專訪】龐一鳴岀拳開書店 生活中抵擋強權:我要留守到最後

【專訪】龐一鳴岀拳開書店 生活中抵擋強權:我要留守到最後

(獨媒特約報導)曾發起「一年唔幫襯地產商行動」、創辦本地生產組織「港嘢」的自由工作者龐一鳴,宣佈開設書店「一拳書館」。在這裡,書本絕不打折,也不按傳統的「文史哲」方法分類;顧客買書可獲贈本地農產、食品或生活用品,也可參與各式與書本有關的工作坊。

龐一鳴說,推動本地生產、對抗地產霸權,都是他願意付出99%精力去做的事;不過,過去一年多的種種社會事件,讓堅持了10年的他也不禁動搖:在今日的香港,繼續天天叫人支持環保、買本地菜、不要幫襯地產商,真的有意義嗎?

但後來他想到,不如開一間書店。那麼,被圖書館下架、連鎖書局不賣的書,可以由他來賣;教科書不教的,可以由他舉辦工作坊來教。

或許,當政權要入侵每個人的生活、改變人們的價值觀,繼續堅持信念和行動,就是最好的反抗:「你唔應該見到『哇,黃之鋒本書俾人落架喎!』你就唔賣⋯⋯反而係應該要留守,直至最後一刻;唔係佢未到嗰步,你已經退到嗰步,而係同成個書業一齊,堅持、堅持、堅持到最後、最後、最後。」

WhatsApp Image 2020-09-16 at 2.20.42 PM (1)

* * *

在「禁書時代」來臨前

龐一鳴宣布開書店時,在Facebook出了一個帖文,寫道:「時代變化之猛烈,對我來說非常非常喜歡的工作,都彷彿再沒有繼續前進的燃料。」

他過去較為人熟悉的,是發起過「唔幫襯地產商行動」、「一打人去賣藝」、支持本地農業生產等行動,並而且從10年前堅持至今。不過,自去年6月反送中抗爭開始,他開始覺得迷惘,而且感覺越趨強烈:「當佢(政府)可以胡亂地整個明日大嶼出嚟,用我哋啲錢去做無謂檢測,呢啲改變生活層面嘅意義喺邊呢?咁係咪唔再需要政策改革、唔再需要呼籲大家改變自己生活嘅呢?」

《國安法》通過後,「光時」口號成為禁語、黃之鋒和陳淑莊的被著作圖書館下架、通識教科書字眼被刪改、印刷商和出版商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人為現況感到無力,但龐一鳴反倒是「叮」的一聲,突然想通了——既然政權要入侵每個人的生活,去改變香港和人們的價值觀,他就仍有可以做的事情。

以書本為例:被圖書館下架、連鎖書局不賣的書,便由他來賣;教科書不教的,就由他舉辦工作坊來教。

「未來社會嘅轉變,一定會喺書籍呢個範疇出現——無論係禁書、落架書、改寫⋯⋯所以應該要保衛呢樣嘢。」

很久以前,他已經有開書店的念頭,但一直沒有付諸實行。但今次,他說自己有種「末日感」,所以終於行動:「好似你得返3個月命,你唔會再忍氣吞聲,唔想再食啲麻麻地想食嘅嘢,你緊係食你想食嘅嘢、見想見嘅人啦!你唔會想做99%想做嘅嘢,你會做你100%喜歡嘅嘢。我要搵一個新嘅方式,做自己最想做嘅嘢,所以就係書同書店。」

WhatsApp Image 2020-09-16 at 2.20.14 PM

一拳驚醒讀書人

決定開書店後,龐一鳴很快便想好了店名。他覺得,書店向來給人有文化、有知識的感覺,以至不少書店店名也較文雅,像「見山」、「梅馨」、「序言」——但他覺得,書本其實也可以很有力量,只不過一直沒太多人提到:「知識都可以好有力量,特別是革新社會嘅力量。你可以因為一本書而改變價值觀,可以因為一本書而行動。」

本身已很喜歡《一拳超人》的龐,花了兩三天,便決定了「一拳書館」的名字。他說,希望自己出售的書能像有力的一下拳頭,讓香港人醒悟和改變。

WhatsApp Image 2020-09-16 at 2.20.23 PM

作為獨立書店,要齊上齊落Be Water

是故意在大家往後退、開始小心翼翼的時候,選擇走得更前嗎?龐一鳴笑著搖頭:「我都係向前行咋嘛,其實個個都係向前行。」

當紅線一步步逼近,書店如何抵住政治壓力?他說要靠「齊上齊落」——既然香港仍有10多間獨立書店,那就應該一起拒絕妥協:「你唔應該見到『哇,黃之鋒本書俾人落架喎!』你就唔賣⋯⋯反而係應該要留守,直至最後一刻;唔係佢未到嗰步,你已經退到嗰步,而係同成個書業一齊,堅持、堅持、堅持到最後、最後、最後。」

「如果你話賣書有事嘅,我唔會將佢落架或者唔訂。我會諗一啲方式,例如『喂,你買舊番梘啦,我送本書俾你。』你一定要用你嘅方式去堅持,搵一啲方法去繼續做呢件事。你堅持出版自由,你就要堅持到底。」

WhatsApp Image 2020-09-16 at 2.20.37 PM

受書本啟發 從自由工作者到獨立書店店主

訪問那天,龐一鳴把記者帶到書架前,認真地逐一介紹。他談起書本便停不了口,又笑說開店後自己會長駐在此,為顧客當「導賞員」。

好奇心「超級強」、大學畢業後做過不同工作的他,上至哲學倫理、下至文學歷史的書都會看;一拳書館內出售的書,大部分都是他看過後,覺得有意思才選擇上架的。他也喜歡逛書店,在很久以前已經會想:點解啲書一定要咁樣分類?

龐一鳴在大學讀電影,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社區中心教導新來港學童英文和廣東話。之後,他做過毅進導師、社區劇場、地區導賞等,閒時參與六四集會、七一遊行,也會關心勞工權益、居港權爭議等各種社會議題,甚至會去不同團體的記者會撐場:「好似你哋(今日的年輕人)會去旁聽咁」。

WhatsApp Image 2020-09-16 at 2.20.16 PM

社會事件、工作上接觸到的人固然對他有所影響。但他說,書本對他的影響也很大。

讀了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的《被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他明白到教育不應是「上至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可以是平等的,所以他總是叫人喚他做「一鳴」。

讀了潘慧嫻的《地產霸權》(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他意識到地產霸權對香港經濟的操控無孔不入,於是發起一年的「唔幫襯地產商行動」,堅持不光顧連鎖店、以單車代替坐港鐵和支持本地農產品和生活用品。

讀了台灣學者畢恆達的《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系列,讓他意識到創意可以改變生活:咦,係喎,點解書店啲書一定要按「文史哲」咁分類?如果按書本嘅顏色分類,咁讀者去搵一本想睇嘅書時,係咪會有機會留意一啲佢平時完全唔會留意嘅書?

DSC07020

以「煲底見」、「香港有譯」分類書籍 望拉闊讀者想像

當然,一拳書館沒有真的用顏色作書本分類,而是把書本分為「煲底見」、「香港有譯」、「見字呼吸」、「奇人異事」、「無用之用」、「出版社介紹」等14類。他解釋,這樣的的分類方式是希望拉闊讀者的想像,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平常不會讀的書籍,因而有所啟發——例如,「煲底見」除了有記錄香港抗爭事件的書籍,也有關於罷工的繪本、美國的抗爭史、經典文學作品《1984》等;「奇人異事」有近期大熱電影改編小說《幻愛》,也有討論性別觀念或講述殘疾人士生活的漫畫。

他還搜羅了各式有譯本的本地作家作品,像西西的《縫熊志》英文版、陳浩基的《13.67》印尼語版、高仲明的《Wounds of Hong Kong 港傷》,讓「香港有譯」的書本放滿一桌。龐一鳴認為,香港人除了不斷與外藉朋友分享時事新聞,其實也可以透過介紹書籍,讓外界以另一種方式認識香港:「你想人哋關心香港,買一本送俾朋友,咁佢對香港嘅認識咪可以加深囉!」

DSC07023

設「小教室」辦活動 買書送本地農產品

書店有約200尺空間劃作「小教室」,用來舉辦各式與書籍、社運相關的活動,例如邀請印傭與僱主一起來,讀描寫1967年到2013年香港的《13.67》,或讓平日來光顧的人坐下閱讀。

此外,一拳書館明言賣書不會打折,取而代之的是贈送本地農產品或生活用品,如環保廁紙、純素曲奇或本地加工果乾:「我希望鼓勵大家支持書嘅價值,我哋可以用幾千蚊買電子產品,點解唔可以花幾十蚊買一本書?無咗數十元的折扣,但你可以支持多一個本地農夫。」

他說這是一次對香港人的測試——他想知道這個社會是否仍重視出版自由,是否支持獨立書店和本地生產,是否真的願意把抗爭融入長時間的生活。

WhatsApp Image 2020-09-16 at 2.20.41 PM (1)

如果現時要推介一本書比香港人,龐一鳴會推介一本英文故事書《Blue Vs. Yellow》——故事很形象化,但背後想想探討的,是當兩種固定且對立的思想同時出現,除了爭論,是否就沒有其他出路?

他不同意:「一定有出路,只是需要大家一起慢慢尋找。」

攝影:馮曉彤
記者:梁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