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北區泥鯭 本土人情

北區泥鯭 本土人情

「香港人並非一個冷漠嘅族群。」

Wilson是一位北區義載司機,每週會有數天於下班時間義務接載市民來往北區。他從二零一九年年尾至今,由自駕電單車轉為利用私家車為北區市民服務,「義載」改變了他的生活。

免費服務畢竟是在起步中最為困難的。Wilson表示,剛開始的兩三個月,市民都不太願意接受義載,並對自己抱有懷疑。在那段時間,Wilson經常質問自己:「自己的做法是對抑或錯?」。他頻繁地在Facebook發表貼文,卻得到極少的回應,實在令人心灰意冷。不過,憑着其堅持以及大膽本色,Wilson令「北區泥鯭」運作得有聲有色,不但連結了北區不同的街坊,更將樂於助人的精神散佈至整個社區。

北區人由於較少在本區就業,不少人都需要來往外區上班,形成通勤的現象。而北區龐大的人口(政府規劃署估計約三十二萬人),令吐露港公路車流及港鐵人流長期在下班時候擠得水洩不通,造成嚴重的交通壓力。Wilson笑指自己看不慣這種場面,他認為現時自己有能力,便應該回饋社會,反正支出都差不多,為什麼自己不付出多一點呢?

sinss-4

雖然肺炎疫情令不少香港人的收入雪上加霜,生活支出大家都可免則免,但Wilson認為經濟好壞從來不是埋沒自己良心的藉口,不應該不幫助自己的社區以及無視社區的問題。

若然去年沒有發生社會運動,也許大部份人對香港人的標籤都停留在「冷漠」一詞。然而,經過社運和肺炎的影響,加上民眾和企業之間的互相扶持,令香港人產生了莫大的凝聚力。Wilson表示香港人並沒有大難臨頭各自飛,更收起了「你死你事」的態度。而且,在有需要的時候,同車的街坊都會互相幫忙。無論在精神上或是物資上,即使大家素未謀面,但彼此之間並不吝嗇地支援。Wilson 指出香港人也許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對陌生人伸出援手,只要能克服心中的隔閡,香港人並非一個冷漠的族群。

在這段日子,香港人都過得並不如意。面對種種的挫折,有人選擇將自己發光發熱,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染生命。義載 ─ 只是一種看似簡單的服務,卻為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帶來一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