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到田邊,聽陶瓷,說故事

到田邊,聽陶瓷,說故事

馬屎埔村,不在馬屎洲,而是在我土生土長的那一區。即使你不認識馬屎埔村,但你大概都知道菜園村的故事吧?它們面對著同樣的命運,都是推土機下的其中一濡血跡。馬屎埔村被納入為新界北發展區的部份,被發展商收購,迫遷拆卸指日可待。在倒數的日子裡,一群青年人替她最後的歲月填滿了快樂的笑聲。

我們撐著傘,拿著「田邊故事館」的傳單,走到馬屎埔村。第一印象讓我回憶起當日人口普查走訪的村落:老樹老狗老人。目光走至水泥路上,繪上顏色鮮艷的「哈囉」歡迎,就像走進彩虹眷村一樣,立時被一種歡樂的氣氛擁抱著。我們沿著路上的顏色指引,走到馬寶寶有機農莊,遇上「故事館」的其中一個負責人,他便帶著我們一同向「故事館」進發。被茵茵綠草包圍的小白屋,如果能配上藍天白雲,肯定是一張美麗的明信片。「故事館」裡面收集馬屎埔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器皿,組織再邀請本土藝術家據此創作故事。白屋小小的,滿載溫馨的回憶。馬屎埔的故事,也是很多香港人經歷過的故事。多少人童年時的居所今日已經不復存在?記得之前在旺角某球場跟朋友吹水,無端說起附近遊樂場是他兒時常去的地方,而看台對面的新住宅,乃建築在他那七層大廈的故居之上。朋友的故居,今日的馬屎埔。很喜歡「田邊故事館」給我的感覺,貼在牆上的故事,或真實,或想像,但都很親切。就像耳語,細細不斷的對你說故事。生活器皿的本質跟博物館裡的展品無異,卻又不像展品那般不能觸碰。平凡的碗碟,因著與人的接觸,融入人的生活,成為大家心中獨一無二的故事。透過文字,人與器物的關係得以重建。那彷彿是一種隱喻:房子即使被拆去,這裡發生過的人和事,都會永遠,永遠被保留!

馬屎埔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關於保育、關於社區文化的一課。從不同的媒體,我們看到的保育是激烈的抗爭,馬屎埔告訴我原來保育也可以是平和地進行。透過收集器物、說故事,讓村民的回憶和我們的回憶交織著。那麼馬屎埔將永存於村民,甚至是其他參觀者的心中。這種保育,卻是the best of the worst。既然我們無法改變清拆的現實,那麼我們得思考如何好好過活剩下來的時光,讓最後的時光成為最美的時光,讓馬屎埔的故事融入到你的故事吧!

延續閱讀:馬寶寶社區農場
http://mapopo.wordpress.com/

文章同時發佈至個人部落格:
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