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報摘:社聯退保立場軟化 冀達共識交棒特首候選人

社聯退保立場軟化 冀達共識交棒特首候選人
信報財經新聞
03/05/2011

全民退休保障爭議多年仍毫無寸進,當年率先提出民間爭取全民退休保障方案的社聯態度有見軟化。

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接受訪問時承認,社聯無要求只接受其方案,未來數月會與民間團體舉辦多場論壇,期望年底凝聚出最適合香港的退保方案,交下屆特首候選人。

蔡海偉說,如果社會認為只應該支援有需要人士,要引入資產審查及居港要求等,社聯可以接受。

社聯今年與五個智庫組成「扶貧智庫」,由4 月8 日起至7 月舉辦連串論壇,希望重新討論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目標是在年底凝聚出適合香港的養老方案,交給下屆特首候選人。

「人人有份」可再議

首場論壇主題為「長者貧窮與退休保障」,社聯特此安排本報作跟進訪問。前政府統計處處長何永煊,以及前世界銀行全球養老金部總監洗懿敏雖是論壇講者之一,但對社聯的退保方案均有保留,質疑「人人有份」的可持續性。

何永煊指出, 相對歐洲多國有20%以上人口屬長者,香港仍未真正老齡化,65 歲以上人口約有13%,但2013 年開始將高速增長,香港已時間準備。

他認為,只須廢除65 至69 歲「生果金」的入息審查,以及長者綜援中的「衰仔紙」,便已足夠改善長者退休問題,更不能引入全民退保計劃,否則在20 至30 年後,每年開支將高達800 億元。

洗懿敏亦舉出外國經驗指出,許多設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國家,原本凡是長者都可領取,但後來不可持續,於是引入資產審查,以每月已領取相當於平均工資25% 計,當有14%人口老化時,開支已佔GDP 2%至3%;到2039 年,28%人口老化,公共開支升至5%至6% GDP,尚未計醫療、公屋及其他開支。

目前, 坊間的退保方案主要為「民間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全民養老金」方案,此方案乃社聯在2003 年委託港大精算師計出,其後多個支持方案的民間團體組成民間爭取退休保障聯席,但其「人人有份」原則廣受質疑。

3000 元方案屬政治考慮根據社聯方案,全港僱主、僱員要將2.5%強積金放入退保計劃,加上政府將把取消生果金及長者綜援的金額注資入計劃,65 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不論貧富,每月可領取2500 元;如要每人每月獲3000 元,便要向盈利達1000 萬以上企業抽1.9%利得稅,以及政府撥500 億元成立種子基金。

蔡海偉稱,八年前推出方案建議每人有3000 元,屬「政治考慮」,希望大家有份,大家都可貢獻。

但他承認,社聯無再要求只接受聯席方案,今次再舉辦連串論壇,是希望促成社會討論;如果社會認為應只支援有需要人士,引入較寬鬆的資產審查、居港要求,社聯是可以接受的。

蔡海偉強調,社聯並非轉軑,而是對不同方案持開放態度,希望促成社會討論。

羅致光倡另類退保方案
信報財經新聞
03/05/2011

民主黨內部組成「全民退休保障工作小組」,積極推動全民退保,惟該黨中委、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圖】個人對全民退保方案感到疑慮,建議成立以個人戶口為單位的「Retirement Fund Management Trust」。

不過,民主黨全民退保工作小組召集人黃成智稱,羅致光的建議是小組討論的方案之一,但只能作為給有積蓄的長者多一個退休選擇,不能替代全民退保;工作小組仍會以民間爭取退休保障聯席的方案為基礎,研究可行變化,如會否一般長者都可享2500 元,過去一直有交稅的長者可額外多500 元。

羅致光以個人身份向本報指出,隨着中港兩地加強融合,大部分港人將會游走兩地工作,引入全民退保,凡在香港住滿7 年即可長期領取退休金,屆時留港的勞動人口根本難以支持計劃。

他指出,由於退保制度是涉及跨世代的供款及支付,一旦開始,便不能停;歐美不少國家在人口老化情況下,國民每月可領取的退休金逐步減少,各國政府亦要不斷靠加稅維持。

羅致光認為,目前支持成立全民退休保障的理據之一,是因為無工作人士或低收入人士無法靠強積金養老,而長者綜援限制極多。

根據積金局2009 年數字,強積金每年平均回報約5%,一名打工仔如月入6745 元,工作40 年後,強積金戶口會有100 萬元,相對可維持退休生活;但月入少於此數者,佔工作人口高達22.7%,有關數字尚未計及無工作者或供款年期少於40 年人士。

就此, 他建議成立「Retirement Fund Management Trust」。參與者在退休後須把強積金投放在信託基金,基金會透過投資回報,每月發放退休金,視乎參與者投放的金額。

初步估計,如參與者投放100 萬元入基金,每月可領取約3000 元退休金;如放200 萬元,則可得6000 元;低收入人士或無工作人士,可放個人資產入基金,如每月所得退休金少於綜援水平,將由政府補貼差額。

他認為,信託基金的好處是金錢集中管理,管理費可較強積金低,雖然回報率可能較低,但低管理費對供款少的低收入人士有利。

羅致光解釋,信託基金屬自願參與性質,由於涉及政府補貼,須考慮是否設立參與限制、會否取消生果金等問題;基金亦可交由金管局放入外滙基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