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家教會/家教會聯會在做什麼?【國民教育系列之一】

家教會/家教會聯會在做什麼?【國民教育系列之一】

圖:上為東方日報8月1日報導,下為蘋果日報8月2日報導。

教育局八月一日與「十八區家教會聯會」會面,東方日報在此之前指當中有十一區都反對撤回國民教育科,蘋果日報就即於八月二日踢爆十八區家長教師會的建制背景。筆者訪問一位某區家教會聯會前委員,現時仍有參與家教會的家長陳太(假名),就指沒有任何人,包括學校家教會或家教會聯會人士,都沒有諮詢他們對國民教育科的意見,「十八區家教會聯會」和政府開會,她都是和我們一樣,看電視新聞才知。怪不得在臉書上也有不少家教會成員都有類似「家教會/家教會聯會不代表我」的呼聲。

間間學校都會有家教會,我們都容易以為是學校家長和教師的代表組織,即有其政治上的代表性,可是,不少學校家教會其實只不過是聯誼加諮詢組織,這些一直由教育局連同建制派扶植的家教會聯會,當政府有何重要的教育政策出台時,就會被「擺上檯」,負責為政策護航,甚至被拿來脅迫校長支持政策。

點解咁講?首先容我解說一下家教會及聯會等的關係。每間學校,不論中小學,基本上都會成立「家長教師會」,而教育局就在十八區推動成立「XX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下稱家教會聯會),而加入聯會的成員,大多是學校推薦的。雖說「聯會」,其實也非每間學校都加入,以近日經常表示支持國民教育發言的觀塘區家教會聯會會長,所屬的觀塘區為例,整區有140間學校,但按聯會網頁資料所示,就只有56間學校加入為會員。

筆者早前訪問了某中學校長和兩位參與家教會的家長,其中一位也曾參與家教會聯會,就讓我們認識家教會/家教會聯會在做什麼。

家教會聯會的誕生
育有一子一女的陳太,參與家教會至今共五年,現時小兒子就讀小五,她曾是某區家教會聯會委員。東區家教會家教會聯會是香港第一個地區性家教會組織,成立於1996年,約十年前,「教育局就有人教如何成立,建制派就搵人做會,之後找學校成學校會員,各區家教會聯會的會章基本上很相似,通常比較親建制派的學校先肯加入。」陳太說政府第一個目標就是有眾多親中學校的觀塘區,「觀塘區家教會聯會同福建中學關係密切,離島區學校少,所以最後先成立,參與家長也少,雖說家長教師會,其實來開會的都是校長。」

陳太說,並不是所有學校都願意加入家教會聯會,「家教會聯會這件事其實有令一些校長感到不高興,特別是大型辦學團體的校長。他們認為政府是用家長意見壓去學校,他們同政府講『既然每間學校有家教會,又何需家教會聯會?』……遇有政府政策,如殺校和縮班,政府會問家教會聯會,獲支持後就將結果壓去校長,迫學校就範。」

為增加數字上的代表性,有些地區更出奇招,「大埔區家教會聯會成員最初都會逐間家教會拍門,邀請佢地加入,但後來連問都唔問,聲稱大埔區所有學校都自動成為會員,連會費都不用交。」

家教會在做什麼?
一般家教會都是辦活動居多,早前接受天主教正委會訪問的蕭明中學校長說,該校家教會通常舉辦家校聯誼的活動,例如燒烤、迎新及親子活動,或供家長學生參與的興趣班。而另一位被訪的家長校董黃女士和陳太一樣,她們所屬的家教會,都是主要配合學校活動,如升學巡禮、協助圖書館把新書上書架,也有自行申請教育局基金舉辦二手書買賣活動,也有為家長舉辦電腦班,並資助學校課外活動開支。

陳太說,家教會聯會的工作其實和學校家教會都是差不多,「親子大旅行係指定動作,由於津貼唔多,不能去太遠,我參與幾次都是返大陸,都是軟性的國民教育,內容有參觀工廠、企業、大學、景點,認識下中國文化咁,我覺得都算比較正常既。兩日一夜活動,費用二百元,教局就每人津貼四百元。」

家教會在討論什麼?
不論校長和兩位家長,都說家教會只討論日常事務,如飯盒及校服供應商,可是更重要的校政或辦學理念,就甚少討論,而校政如財務人事都不會在家教會討論,不過家長校董相較家教會成員而言,卻可以掌控學校財務、財產和人事的發言權。

今次政府找來十八區家教會聯會會長來為國民教育政策護航,實際上她們有權決定是否推行某些教育政策嗎?兩位家長都說家教會權力不多,陳太指政府每逢推新的教育政策,如新高中學制,「會叫我們去聽教育局搞的簡介會,官員都是在Sell野,我們的意見可以講,但沒有既定程序做諮詢,似是做Show,假諮詢,官員會說『多謝你意見』,就當已收集家長意見。」「而家可能好啲,會有聚焦小組,就有安排教師帶家長討論囉。」

兩位家長都覺得,雖然家教會權力不多,陳太甚至話有事就「有咩危機就擺家教會上檯」,但也有其正面作用,至少令她們更快得知學校資訊,或者子女升學途徑,她們的意見也可以直達學校,學校反應會更快。

參考:
《正義和平通訊》校政民主實踐及《校本條例》抗爭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