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甚麼社民連要變成社民黨(2)

為甚麼社民連要變成社民黨(2)

社民連作為一個高舉濟弱扶傾,義無反顧的左翼政黨,其政治理念就自然是關懷基層了,而同時,社民連作為泛民中最激進的政黨,亦是首先行頭衝擊現存不公平的政治制度的先行者。

在民主黨出賣選民後,社民連的路線應該是甚麼?近日社民連內部的紛爭,某程度上就是這兩條路線間的輕微衝突,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非理性的人事鬥爭,但我不擅長處理人事鬥爭,也就只能處理近日爭拗中稍為有理性的部分了。

作為一個左翼政黨,在社民連的宣揚下,香港人已經漸漸地擺脫了在回歸前因恐共而連帶恐懼左翼思潮、以為關懷基層=財富再分配=共有錢人的產=搞文革的意識形態,開始明白香港如果一直都只是有錢人玩曬,無論經濟好壞,基層都不會分享得到、中產都只會不斷地向下流,落入基層、香港的整體經濟、人口結構、都市發展、經濟結構都只會繼續變壞,唯一得益的只是有錢人。

而另一方面,社民連衝擊建制的行為,不但讓更多人開始留意政治,吸納了不少支持者,又漸漸地令香港以往民主黨長期壟斷民主陣營、在港英政府有意培植的溫室政客那種事事等人讓步、以為議會路線就是一切的政治環境有所改變,令關心香港政治前景的人開始明白,與其等這些不可靠的溫室政客去代表自己,不如自己出來、參與政治去代表自己吧。

兩條政治路線根本之前、一直也沒有大的衝突,但當社民連成功地成為泛民中最激進的政黨,取得社會中最激進的一成人的支持後,問題卻開始出現了:社民連是應該繼續激進,甚至越來越激,以維持及嘗試擴大激進路線的支持者?還是稍減激進程度,嘗試吸納社會上接受左翼思想,但依然受” 泛民要團結”” 太激進不太好” 等意識形態束縛著的兩至三成泛民支持者?

說真的,上述的稍減激進程度,所指的其實是說社民連只要維持以往的激進程度,但不直接而全面地和其他建制民主派開戰。

有人也許說,即使社民連選激進路線,在下一兩次選舉中狙擊民主黨,會支持稍減激進路線的的泛民支持者也是會支持公民黨的。如果單從這點來看,的確是合理的。但我會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社民連選激進路線,長遠來說會不會有人填補得到稍減激進路線的政治版圖空白?

我認為不會,無論民主黨、公民黨、民協等,其政治理念依然是十分模糊,支持左翼政綱的也不過是為了爭取支持的一時行為,並沒有深厚的理念基礎,一到政治潮流轉向,他們就會轉,根本不會以關懷基層為堅定的政治理念;而考慮再組新黨的話,事實上,香港僅有的左翼力量不是入了社民連,就是親社民連並有不少主要成員都是社民連的支持者,是左翼而又不和社民連政治版圖重疊的,幾乎數不出。在這情況下,高舉和社民連非常接近而又獨立於社民連外的旗幟的人,根本就無法形成稍為像樣的政治力量。

而要吸納和維持稍減激進路線的泛民支持者,所需要的是會讓人放下心防,去嘗試聽一聽他們之前嗤之以鼻的理論的社區關係,這就需要長期的地區工作和資源,透過培養地區勢力去取得資源,再用這些資源去宣揚左翼政綱。毓民之前所說的城市包圍農村(以立法會議員薪津養起地區組織)、和今屆行委嘗試組織百人團出選區選,也都是基於擴大地區勢力以宣揚左翼政綱這一點。始終,如果對方一開始就覺得社民連搞事,沒建設,就關起心防,連聽都不肯聽你說的話,你的理念再好,又有何用?

反觀激進路線,激進路線最需要的不是資源、不是組織,而是決心和令傳媒有興趣、甚至不得不報以代其宣傳理念的策略,民間電台、選民力量都是這種激進路線的好例子。只要你有膽有腦,不怕出了鏡就會沒了工作、沒有家庭負擔,就能出來行激進路線,馬草泥的維園行動,由一個人就可以帶起風潮,正是其中的表表者。

但是,要行激進路線,就很難不仰主流傳媒的鼻色,否則就連出鏡的機會都沒有,就算非主流傳媒強如人網,也不是得搞一些主流傳媒不得不報的活動(例如狙擊無線)去增加曝光以吸引人流?相反,行稍減激進路線的話,就算傳媒封殺,只要地區有人有資源,就能繼續宣揚左翼政綱,不用仰主流傳媒的鼻色,有更多社民連直接接觸地區選民的機會,還可以反過來支援激進路線。但如果社民連繼續加強激進路線,當選民已經形成了印象,就會越來越難退回稍減激進路線的了。

從這種可否取代性的角度來思考,無疑地,激進路線可以沒有社民連,但稍減激進路線沒了社民連的話,香港的左翼運動要再有政黨化並成為主要政治勢力的機會,可能要再等二十年,等到行稍減激進路線的人再積累到足夠的資源和支持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