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特區十年史 - 1.2 拆局 (連載中)

第一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1.2 拆局

時間是二OO三年一月一日。

當時大批市民對特區政府怨聲載道,無奈董建華的第二屆五年特首任期才開始沒多久,香港人還要在其治下多熬四年半,使人們悲觀不已。另一邊廂,疲態盡露的董建華正為不少難題而傷透腦筋,當中尤以減少財政赤字為最。滅赤帶來的矛盾不止激起政府與民間為開源(加稅)和節流(削減開支)角力,政府內部也為此爭拗至面紅耳熱,爭奪捉襟見肘的預算開支。滅赤之議亦挑起有識之士質疑政府的經濟政策--滅赤與振興經濟,孰該優先考慮?如何重振香港的經濟動力?聯繫匯率(聯匯)應否繼續保留?這些問題,都是五年前(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多年來仍未解決好,反而積重難返(詳見第二章)。全城七嘴八舌地爭論不休,一眾官員也天天在發愁,最後還是無法替香港找到出路,眼巴巴看著經濟深陷泥沼,一天比一天凋敝,人人活在絕望之中,四處瀰漫鬱悶氣氛。

就在經濟疲不能興的時候,特區政府竟然在O二年底開闢另一條「戰線」--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國家安全條例》)。短短三個月的諮詢期,惹來莫大爭端,激起朝野兩派各自動員。先是要求採用白紙草案形式來立法,甚至原則上反對立法的人,於O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組織示威遊行,有六萬人參加,人數是董建華上台以來的新高。親共團體隨即在一星期後舉行大集會來「勤王」,動員四萬人去展示支持政府的力量。諮詢期於平安夜(十二月廿四日)結束,兩派人馬暫時休戰,屏息靜待特區政府在新的一年,如何解決因廿三條立法而令社會陷入分庭抗禮的僵局(詳見第四章)。

就是這樣,經濟和廿三條這兩大燙手山竽,在新一年到來之際,堆積成一座火藥庫,並在接下來的三百六十五天內,逐一引爆。再加上一場突如其來的神秘瘟疫(詳見第三章),使二OO三年成為香港史上傳奇的一年,叫人畢生難忘。

對普羅大眾而言,二OO二年讓人吃盡苦頭。承接科網泡沫爆破和九一一恐怖襲擊,全球經濟不景氣,香港無可避免一同遭殃,繼亞洲金融風暴後再受打擊。縱使政府嘮嘮叨叨地列舉經濟正在逐步復甦的一些數據,例如失業率從年中的7.8%歷史新高稍為回落,可是群眾絲毫感受不到統計數字的丁點變化。金融風暴後苦撐四年多的香港市民非但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明,反而覺得隧道越來越黑暗,引領香港走下坡。人們好不容易捱完了艱難的一年,茫茫然面對快要到來的二OO三,只能年復一年的繼續祈盼經濟早日復甦,願望別再落空才好。

其時失去自信的香港人,總愛拿九七年的情景對比,以印證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的特區今不如昔。事實上,拿九七年的數字跟O二或O三年相比,著實叫人搖頭嘆息。短短五年半的光景,經濟嘗過兩次倒退,失業人數從七萬人飆升兩倍至廿五萬。中產或富有階層亦遭拖累,整個一九九七年只有八百多人申請破產,可是到了O三年初,光是頭一個月就已經有兩千人宣告破產。減薪和裁員更不消提,充斥每天的新聞,人們早已見怪不怪。市面也是一片蕭殺,O二年零售業的銷貨值與銷貨量,較九七年分別重挫四分一及一成多,倒退至十年前(九三年)的水平。換句話說,即使零售商舖已紛紛割價促銷,到處都是「賤物」,卻依然鬥不過「窮人」,賣出去的商品數目還是比從前少,薄利仍無法多銷。一大籮慘不忍睹的數據,狠狠地把曾奢言香港將是「第一個從金融風暴裡復甦的地區」的特區政府,刮了不知多少個巴掌。

一度自誇為「會下金蛋的鵝」的香港,在九七年主權移交後竟淪落至奄奄一息的病夫,百業蕭條,連政府也自身難保,被龐大的財赤困擾,拼命向市民的口袋裡「撈錢」。這巨大的轉變,不得不從英國人離開前夕,讓香港醉醺醺的一場泡沫經濟說起。

〔圖表三 本地生產總值 1993-2002〕
〔圖表四 失業人數及失業率 1996-2002〕
〔圖表五 申請及頒令破產宗數 1994-2002〕
〔圖表六 零售業銷貨值 1993-2002〕
(圖表請參考本人的部落格 http://hk9707.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3819.html

(其他篇章見於本人的部落格 http://hk9707.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