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李怡: 布殊致歉

這兩天,世界各國都在紀念二次大戰的歐戰勝利日。昨天是紀念活動的高潮,莫斯科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共有六十個國家的領袖參加,包括美國總統布殊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六十年前,美英蘇為擊敗希特拉,動員了人類歷史上空前龐大的兵力,分東西兩線夾擊納粹德國。四月三十日,希特拉吞槍自殺,五月七日,德國先向西線的美英聯軍簽署降書,翌日再和東線的蘇軍統帥朱可夫在柏林簽字,歐戰正式熄火。

盟軍雖打贏了仗,但世界並未獲致和平,蘇聯、東歐國家結成聯盟,與美國、西歐國家的冷戰隨即展開。冷戰以核武對峙的方式維持住恐怖平衡,直至上世紀末的一九九○年,蘇聯與東歐解體,冷戰才告一段落。

在到莫斯科之前,布殊造訪波羅的海三國的拉脫維亞,他為德軍投降前三個月,美英蘇在烏克蘭的雅爾達會議上達成的秘密協議致歉,在這次會議上,羅斯福為確保蘇軍向柏林挺進,曾默認蘇聯將波羅的海三國併吞入蘇聯版圖。

實際上蘇聯併吞波羅的海三國,更在二次大戰全面爆發之前。於一九三九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署了一個「互不侵犯條約」,正是這個臭名昭彰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密約,造成了蘇德在互不干預的情況下瓜分了波蘭,並在這一年之後蘇軍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末期,當蘇軍和美英盟軍分東西線向德國挺進時,英國首相邱吉爾力主盟軍進攻柏林,勿讓蘇聯佔先,但西線統帥艾森豪威爾卻決定讓蘇軍打進柏林,他事先沒有稟報華府參謀本部和倫敦,就直接打電報給史太林,建議蘇軍攻柏林。史太林大喜,而邱吉爾就大怒,指摘艾森豪威爾「超越地位與權限」,指揮官不得與另一國的元首聯繫,艾森豪辯稱史太林也是軍隊的最高統帥,而他讓蘇軍進攻柏林,是基於雅爾達協定。結果蘇軍長驅直入,佔據了東歐多個國家,造成戰後東歐國家實行社會主義的專權政治,並與蘇聯結成華沙條約聯盟,與西歐的北大西洋公約聯盟開始了幾十年的冷戰。

蘇軍攻柏林,打了一個月,蘇軍戰死三十四萬人。有史家認為,艾森豪威爾不願派盟軍攻柏林,也是為了減少美英子弟的傷亡。

布殊總統為「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致歉,認為大國不應犧牲小國的利益,他說:「我們不會重犯錯誤,為追求假穩定而姑息暴政和犧牲自由……我們已上了一課,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犧牲,我們長遠的安全和真正穩定是取決於其他人的自由。」

布殊的講話,表達了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即使戰死三十四萬人)也要推翻暴政的價值觀。布殊也希望透過美國的致歉,能引發俄國也承認戰時的錯誤,尤其是導致併吞波羅的海三國的蘇德密約。

但想藉二次大戰的「輝煌勝利」來重振民族主義精神的俄羅斯,並不願「重寫二次大戰歷史」。一九三九年的蘇德密約,在一九四一年希特拉大舉入侵俄國後,這件事就從蘇聯官方歷史中消失了,如今俄國也沒有人再提這段歷史。歐戰勝利六十周年的慶典上,俄國全境出現許多蘇聯時期的海報,上面標明,這場戰爭是從一九四一年打到一九四五年。

李怡

蘋果日報     200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