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林行止: 慎微防不正 「政」「治」有元神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
2005-07-05

--------------------------------------------------------------------------------
 
林行止專欄
慎微防不正 「政」「治」有元神

--------------------------------------------------------------------------------
 
 一、

  曾、許配比起八年前的董、陳配,無論在「民調」上或「口碑」上,縱無過之,亦不遜色!

  曾、許均為資深公務員,同為政務官出身;惟其思維方式與處事手法,聞說頗有不同。曾氏行事敏捷、講求效率、喜怒易形於色;許氏說話夾軟帶硬、算無遺策、終日堆滿笑臉。他們的合作的確可起互補作用,但能否「喜劇」收場,會否重蹈董、陳配的覆轍,良好的祝願不管用,一切有待事實證明。

  再好的組合,其實暗藏不少矛盾與衝突。許仕仁出長政務司之說,與曾蔭權被「欽點」為行政長官幾乎同時傳出,在曾氏「競逐」大選舉團提名票期內,許氏運籌帷幄,調度拉票活動;與此同時,許氏重返仕途,二年退役、無意延任和問鼎行政長官之說亦不脛而走。這樣「明志」,表面理由是「沒有政治野心」,市上還有這是術士殷殷叮囑要其知所止的傳聞,這種種搞作,揆其本意,在杜絕引起有意角逐第三屆行政長官者的排擠、中傷與戒懼而已,以許仕仁的長於謀略,他會為聲言不做「看守政府」、實際上不會行「新政」以免出岔而誤出任第三屆行政長官機會的曾蔭權政府做「短期工」嗎?許氏中止要錢有錢、待遇優厚的商界顧問合約,不當馬會及九巴董事,諸如此類的「犧牲」,沒有坐二望一的誘因,下這大的決心,是教人有點意外的。

  政治瞬息萬變,曾、許配出現變數是正常而非反常。如曾蔭權因故失去連任的機會,許氏有角逐行政長官一職的可能;曾氏若成功連任,許氏再當五年政務司司長後,亦只是六十五,退故無妨,進更欣然。須知曾蔭權如成功當上第三屆行政長官,任滿時將屆六十八歲,再做一屆,退休時已七十有三,在群雄甚至群雌競逐的政壇,無論從哪一角度看,曾氏料不會角逐第四屆任期,但許氏則有此可能,第四屆之期許氏為六十五歲至七十歲,在華人政治圈,如果京官垂青,仍是黃金年齡!

  至今為止,曾、許二人有一點很不相同的表現,就是前者對其所得的薪津待遇,斤斤計較、十分在意,那是沒有薪津外收入的公務員特色,完全可以理解;後者則很大方,不僅政務司的入息遠遠比不上在私營部門的所得,而且願意自掏腰包,支付每月十六萬元的租金—包括管理費等一年花費少說也在二百萬上下─幾佔其官俸之半。這種專門利人毫不利己的做法,與一切講求虛名實利的香港社會格格不入,亦與資本主世界營營役役追逐私利的人生觀大異其趣,和退出公職後在商界「搵真銀」的許氏作風更不吻合,其無私的奉獻,難免會引起市民和同僚的疑竇。許氏重回政府是否有作為「王佐」的其他目的,比如參與機要、累積資源以提高退休後重返商場的身價,便成為坊間耳語的話題。

  香港是個人口密集的小地方,八卦小道無日無之;由於許仕仁曾任商界「行走」,曾蔭權政府的誠信,多少蒙上一點陰影;尤其是與商界方方面面的關係,早已受到不少公開質疑。自主權過渡開始,港人對官場可能有不正之風,早有顧慮;許仕仁不想搬動家居,可能並無別情,只為省事,可是本公事公辦精神,公眾人物行事讓人不覺奇怪不起猜疑是有需要留意的。對於所有高官,再麻煩費事,有官邸便該住官邸,官邸暫時未「吉」,租住私人樓宇的租金便要由公家支付,即使家財億萬、性格疏財,也不能以「計利只計天下利」的臉孔示人。從事公職,公務員過去數十年養成的耿介,爭取分內的每分每毫每一福利以後才能保持一介不予一介不取的風氣,是值得欣賞的。

  在錢財上豪氣干雲,是小說人物的可愛性格,在現實的社會裏,那是藏污納垢的表徵,不值得鼓勵。

二、

  習慣政治中立的資深公務員,旦夕之間變身為香港的政治領袖,這不但是對相關人等的考驗,也是市民當有認識的變化。

  正如昨天本欄提到的,公務員與問責官員的最大分別是前者不用「自有主張」,一切按決策層的既定方針行事,只要沒有在程序上犯錯,盡力而為便算功德圓滿;負責決策的責任官員則要理念先行,引導群眾,回應民情,落實種種足以「榮國家益港人」的社會建設,效果不佳,便要承擔後果。曾蔭權能否轉型為成功的行政長官,很大程度取決於他能否改變積習甚重的公務員心態,明乎許仕仁所提到的「老手新丁」概念,慎重履行他的政治任命。

  香港人的民主訴求,不會因為董建華下台而自動銷減,反而會因近期補選明受北京擺布而強化港人追求民主的信念。事實上,假如香港人生活自由、人身安全獲得充分保障,有安居樂業的環境,民主選舉只是一種人們嚮往的人事更替方式,有固欣悅,沒有亦無大礙。換句話說,「雙普選」出於變通需要的迫切性便大為減弱。可是,回歸後兩屆行政長官選舉和一次補選,全都讓人看到赤裸裸的欽點、市民無緣置喙,選委作偽敷衍,整套假戲假做的「政治秀」,中央領導人最後還要說它公平公開公正,港人怎會服氣!

  假情假意假動作的選舉衍生很多問題。

  第一是扭曲了作為高尚志業的政治,使它淪為弄虛作假的代名詞。參與其間、得到「按立」的人,頂多也只有受寵、受捧的虛榮,沒有踏實堂正的光榮。

  第二是令有條件角逐行政長官的人紛紛卻步。除非是直通「今上」,早有把握,否則人們縱使有心、有志、有力角逐行政長官的職位,也不會貿然爭取,因為沒有京官「握手」(識拔),何以問鼎?本非平庸的有為人士,為免費時失事兼「冇癮」(沒面子),因而不願亦不敢在群眾面前真誠表態,更有可能在港擺出「無欲所求」的姿態,到了北京才急忙掏出報國效港的滿腔熱誠,兩副臉孔的情況,會在不知不覺間損害了他們的人格和尊嚴,因為太多的說一套做一套例子,令政壇充斥爾虞我詐的醜態,群眾對從政人士再無信任和尊重,那對當權的施政絕對不利。

  董建華行事無方,被胡主席公開「提點」之後,事無可為是鐵般事實,借故呈辭,不當行政長官,原非恨事,只是他被「欽點」上台,下台的時候,繼任者是誰?如何會被欽定?事前不聲不響,沒有半點商量,其內心之難受,自非套上「國家領導人」的虛銜可以彌補。如果香港是有合情合理的選舉方式,董氏在選票不足或遭罷免的情況下去職,當事人縱使面目無光,卻也無可怨尤,港人亦不會視北京官員為香港選舉傀儡戲的扯線人。

  眼前是這樣難看的選舉,這樣難料的寵辱,原來有意角逐特首的賢能,其對從政另生看法,或是意冷心灰,也就不足為奇。不屑於到處鑽營、往北京「拜廟」的,同樣會數不在少,結果是適合的治港良才都不知哪裏去了!中央擺布的小圈子選舉,絕對有礙重燃香港社會的健康生命力。

  由於董建華的顢頇在前,挾三十多年公僕經驗的曾蔭權,其在行政效率上的勝券已然在握,因為要做得比其前任更差,真是戛戛乎其難哉!可惜曾氏仍未拿出說服中央定下香港民選進程時間表的勇氣,那對曾氏可以是危險的一,也可能是拉攏中港關係的最積極招數,因為這是消弭群眾尤其是泛民主派對北京諸多成見的有效部署,亦是避免日後再度出現大規模示威要求「雙普選」的最佳辦法。其實,通過賦予香港循序漸進的點滴民主,可讓世界知道北京在開放政治方面是有香港作試點,並非鐵板一塊,這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正面作用,頗具力度。

  不過,與任何憑「欽點」上台的人選般,此時的曾蔭權,仍然誠惶誠恐,就此向他要求有個民主進程的時間表,許是強其所難;可是他該以此為念,平衡北京的保守與港人的追求,使香港的政治經濟與民情,形神合一,不再精神分裂!若非如此,他縱有再高的行政效率,特區仍然埋伏很多一觸即發的煩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