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追擊》:平凡表面下的不平凡

《焦點追擊》:平凡表面下的不平凡

在揭示水門事件的《驚天大陰謀》推出將近40週年之際,又一部講述記者不畏強權、一心追求真相的電影——《焦點追擊》,獲得了今屆奧斯卡的最重要獎項。看過這兩部作品的觀眾應該都能察覺到,《焦點追擊》的寫實風格、或是主角按著手上名單逐家逐戶拍門調查的劇情,乃至報社內的格局和接近白色基調的場景佈置,都有著《驚天大陰謀》的某些影子(據說,主角Michael Keaton還曾通過觀看《驚天大陰謀》中Jason Robards的演出,來尋找表演靈感)。只不過相對前作來說,《焦點追擊》並沒有顯露主角的恐懼與所受到的安全威脅,不刻意渲染所謂的緊張氣氛;也少了像《驚天大陰謀》之結尾那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處理手法(將曝光水門醜聞的打字聲音,與Nixon就職典禮時所鳴放禮炮之聲響相互交疊),於表現的方式上,《焦點追擊》無疑顯得更加地「白描」。

可這理性、穩重的敘事風格,又配合到劇情和角色塑造的需要,當Robby(米高基頓飾)得知,自己忽略了《波士頓環球報》多年前就曾接獲到神父性侵兒童的消息之後,導演選擇了淡化人物內心衝突的策略,來反映出Robby的沉著、冷靜……這些能令到他帶領「焦點」四人小組的優點,以及記者們對待事情之突然轉變如當作「司空見慣」的職業特性。而「焦點」四人小組好比英雄一樣,大膽揭露教會醜聞的舉動,可能於他們眼中,也只是完成自己工作上的任務,並不需要特別炫耀出來。所以,電影《焦點追擊》的平實、不過於戲劇化的拍法,一如新聞報道的客觀克制,也正好體現了記者對事件之追蹤需奮不顧身、全程投入,卻又是「理所當然」的感覺,留給觀眾一點不寫滿的反思空間。

而此「理所當然」的感覺,亦表露於Sacha(Rachel McAdams飾)所訪問的神父之中。這位神父在回答Sacha的提問時,毫不掩飾自己跟兒童發生過性關係的事實,但他隨後又補充到,自己沒有「強姦」過任何人,也沒有從中得到過任何愉悅或快感。老神父在談起這事情時「氣定神閒」,原來他亦是此醜惡教會體系下的受害者之一(老神父於幼時亦曾經被其他神父性侵過),為了掩蓋不幸的回憶,老神父或許只能不斷地「自我麻醉」,將性侵兒童認為是「家常便飯」,令自己慢慢都覺得這些行為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電影輕描淡寫的表達手法,如窗外融雪無聲卻比下雪時更透入徹骨的寒氣,此段與前面主角訪問受害者時提過的,對神父的性侵犯會一步步進行「配合」的對白,都暗示了接受和適應這壓迫與侵害,才是整件事情的更可怕之處。

而所謂沉默也是罪惡的幫兇,《焦點追擊》提到了很多人其實都知道教會的醜聞,但由於種種壓力,或是教會在社區內的滲透力,使到大家決定去逃避問題,導致了惡行被得到「滋養」。影片有一幕教我記憶尤深,就是Sacha與同志受害者談話時,他們經過的公園旁邊便出現了一間教堂(教堂前面還有給兒童遊玩的設施)!這說明教會與教會的影響無處不在,Matt(Brian d'Arcy James飾)在清查名單的時候,還發現了一位懷疑性侵過兒童的神父,就住在自家的附近。《焦點追擊》沒有直接表現出,到底這些包庇勢力有多龐大或有多可怕,但通過電影內類似的細節,觀眾應該也能夠意識得到,「焦點」四人小組對調查此事件所受的嚴重困擾,和他們其實未必安全的處境。

除此之外,社區居民與教會的密切關係,也在本片中提出了一道選擇題,因為當腐朽的教會形象被報道出來之後,便會令整個「社會系統」的平衡,遭受到「破壞」。像記者Sacha和她的姨母就是天主教徒,一旦Sacha親手揭發神父的惡行,肯定會破壞親人對教會的良好印象,使到她們和部分不知情的社區居民之精神信仰頻臨崩潰的邊緣;但記者的責任就是要追求真相、捍衛公義,他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而為教會辯護的律師也有自己的原則需堅持。在這裡,《焦點追擊》又提出了一道深刻的選擇題,那即是辯護律師到底覺得揭露罪惡重要,還是覺得需堅守職業道德、堅守類似的契約精神重要?當然,Robby的律師好友Jim(他長年為教會工作),最後仍是於聖誕前夕,圈出了所有被懷疑參與性侵兒童的神父名字,電影《焦點追擊》儘管少落筆墨交代律師們的內心掙扎,但這時依然「含蓄」地出現了Jim忍著淚水的一幕,卻顯得恰到好處。

在本片中負責跑腿的Mike Rezendes(Mark Ruffalo飾演),有著外放、衝動的個性,他跟內斂、較深謀遠慮的Robby,剛好形成了complementary的關係。而新調過來的老總Marty Baron,看似衝勁不夠、又有點隨隨便便,可他仍是促成整個揭發報道的一個不能忽略之人物(是Marty最初提議要「焦點」追查神父性侵案,也是他因沒有被當地的教會氣氛長期熏染,讓其可以按照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問題,提醒「焦點」小組需將焦點放在整個教會體系上,而非單獨的神父個案)。作為群戲的《焦點追擊》,正如Marty Baron的提醒,並沒有把spotlight很特意地射到某一個角色的身上(但我承認Mark Ruffalo的表演是相對搶眼),導演Tom McCarthy利用此群戲的方式,突出了team work的精神,且告訴我們知道,這追擊報道的進行,是需要靠大家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哪怕比較低調的Matt,也有其不可被替代的重要性(他負責製作圖表)。

Tom McCarthy的《焦點追擊》,除了是要揭露真相,更希望想探討,為何造成這樣問題嚴重的真相;可惜於講求快節奏的速食年代,如此需投放大量時間,卻有可能換來不多效益的深度調查報道,已經變得愈來愈少(這亦令到讀者對事件的判定思考,變得愈來愈膚淺)。生活在此敗壞體制裡面的人們,似乎慢慢習慣了謊言,只貪圖一時的假平靜(影片以唱起《平安夜》的一段明示了出來),然而《焦點追擊》有意喚醒仍沉睡的我們,讓總覺得「無能為力」的大眾,不要太低估自己的力量,因為聚沙可以成塔,易碎的「雞蛋」們集合在一起,也可以有機會挑戰到對面的高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