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說老子

文:子秋

幾百年來,《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涉及17種歐洲文字,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由此可見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歡迎的程度。

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生活中春秋時期,傳說出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世人稱為老子。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道家學 派的始祖。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書記載老子曾師於孔子。道教中老子亦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提到老子的哲學,大多數人會想到『無為而治』的觀點。但一般人常將 『無為』理解成什麼都不用做。其實老子的『無為』是指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應順應自然,人們應該主動適應事物本身發展內在邏輯。從表面上看,人的各種行為都是 消極和被動的,然而沒有任何一件事不是它所為的,所以實際上是無所不為。人如果能守著無為,以無為為用,萬物都將各遂其性的自生自長。最後達至『自然』的 和諧秩序。由上述可知,『無為』所追求的正是『無不治』或『無不為』之目的。它強調尊重事物的本性和法則,注重事物的變化,在變化中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漢文帝治理天下的四十多年間,德政達到了極盛一時的地步。一方面文帝受老子思想為主幹的『黃老學派』影響,採取適時有效的法制和無為而治的方式;另一方面 仁慈寬厚待天下,這使得天下百姓受益無窮,也使西漢王朝逐漸走向了強盛,儒家和道家以及法家思想的結合,使『無為而治』達致完美的演繹。

老子把一切事物都遵循的規律稱之為『道』,自成一家為道家。 道家的『自然』,所關注的焦點並非『大自然』,而是人類社會的生存狀態。老子無為的思想,表現於修養上,即是崇尚自然規律;抱樸守真,也就是保持內在純真質樸的本性而不妄為。

現代社會人文和大自然面貌和兩千多年前相比,早已面目全非。由於人類過度作為,自然環境的劇變給人自身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人們創造了許多『人造因 素』來滿足不斷膨脹的慾望,原生態離我們漸行漸遠。全球溫度的升高和頻頻發生的自然災害,都在都顯示人類對於大自然過度幹預沒有遵循自然無為的道理,以至於遭到自然的暴戾反撲,人類產生了越來越清晰的『末日恐慌』。

在政治統治角度方面,老子認為最好的統治集團不會強迫百姓,更不會向老百姓炫耀自己的德政。百姓僅知道管理者的存在,而不必刻意理會他的存在,更不必對他 歌功頌德一番。二等的統治者會做一些令百姓感恩載德的事,這是一般儒家所歌頌的聖君。再次一等的統治者,使百姓避之唯恐不及,這就是千伏所指的暴君。最糟 的統治者會令百姓厭惡辱罵,這就是所謂的暴政。暴政是引起社會動亂或革命的導火線。高明的統治者總是悠閒自得、萬事成功、遂心愜意,對事態運行以四兩 撥千斤。百姓並沒有感到統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莫大的作用,只認為事物本來就應該這樣。因此,老子哲學中的「自然」,就是「凡事自身該當如此」的理想狀態。 我們平時口中所講『順其自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等俗世哲學,就是老子留給我們身上的文化DNA印跡。

對中國人來講,瑞士是一個山長水遠的歐洲國家,它建國初始就定位為『永久中立國』的聯邦制國家。由於歷史曾有過的不平等的創痕,各州之間彼此互相防範。而且原本一州的地區,也鬧出不少分裂事件。如阿彭策爾州因教派不同,於1597年分為阿彭策爾內羅登和阿彭策爾外羅登;巴塞爾州則因城鄉矛盾,於1833年分為巴塞爾城州和巴塞爾鄉州。這樣, 一個州變成了兩個『半州』。產生了這麼多『分離』事件後,國家並沒有簡單的進行幹預,而是以『無為』的態度讓其『順其自然』。雖然有的州的名稱是『共和國』,州政府叫做『國務院』,州政府官員是『部長』。驅車穿越瑞士,還可以在公路上看到不同『國家』顏色和樣式的警服。即便如此,瑞士並沒有產生任何的主權危機,反而成為世界國體穩定的典範國家。雖然不知道這個國家是否遵循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理念,但從他們的治國方略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自然無為』的同工異曲之妙。

『無為』是中國古代認知世界的智慧,也是貢獻於世界卓有成效的方法論。老子的《道德經》曾經給康德、黑格爾無盡啟迪。儘管人們康德所描述的『世界的表象』感到驚嘆,但誰敢說康德的這種觀點不是受啟發於『道可道非常道』呢?而誰又能否認黑格爾的辯證法身上濃郁的『陰陽八卦』味道。

老子如此之牛逼,然而在它的發源地的使用和推廣卻不盡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反其道而行。在政治結構中違背政治自然演繹的集權大行其道,強權橫行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教育領域強行扭曲人性的強輸硬灌,價值觀培養中推崇餵狼奶。有趣的是,在千里之外的 西方,政治體制順應民意,教育尊重個人自然發展規律,把『無為』思想使用的淋漓盡致,聯想火藥火箭的發明讓中國吃盡西方堅船利炮的苦頭,不由得令人唏噓。

人類在各種矛盾交織的夢魘中,聽到了老子『無為』的天籟之聲,他再一次告訴我們,在當今世界錯綜複雜的矛盾中,惟有體認無為並加以實踐,人類才有可能走出紛爭和發展難以為繼的泥淖。在政治方面,優先發展民主,促進宗教種族和解,讓強權國家和形形色色的統治者們,放下自己手中專斷的權杖;在經濟方面,兼顧公平和效益的平衡,遏制貧富分化;在人和自然的相處中,謙卑地對待和我們朝夕相處的自然環境,如此以往,人與人和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存。

作者:子秋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文章源自 http://hk.myblog.yahoo.com/chiu08112003/article?mid=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