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大學的舍堂文化

香港大學的舍堂文化

日前,筆者住的宿舍要趕走一些不投入活動的同學。我心裡充滿反感,讓我在這裡發表一下意見。

先說說香港大學宿舍的一些獨有文化…

首先是學生自主。我們所有活動都是由學生籌辦,學生甚至有權對收生及選舍監向大學提出意見,而大學一般都會依照意見收生及聘用舍監。因此,所有入住的學生都要經過面試,舍監亦如是。而會見新生的人,正時已經入住的宿生。

其次是活動多。宿舍每月會舉辦一次高桌晚宴(High Table Dinner) ,宿舍同人會到附近飯堂共進晚餐,其後還會邀請外賓向宿生演講。除高桌晚宴外,他們的宿舍有多個運動及文化組織,足球、籃球隊等當然會有,他們還有壘球、曲棍球等冷門運動及戲劇、遠足等文娛組織。

第三是我們視住宿舍為一種教育。其實,我們有共識我們住的不是宿舍,而是舍堂。我們認為,宿舍只會提供床位,舍堂則會提供舍堂的文化教育及提供一個讓大學生互相學習的平台。

那麼為什麼我不滿宿舍趕走不投入活動的同學?

首先,我不希望宿生怕被趕走而不情願地參加活動,不想宿生為點名而參加活動,我希望參加活動的都是自願的。我覺得宿生不參與活動是他們的自由選擇,並應該受尊重。

第二,我認為舍堂教育亦應該有教無類。我認為如果大家同意住宿舍是一種教育,我反對舍堂教育只是為參與活動的人而設。我覺得一些不多參與活動的人住在宿舍亦會有得著。反而,活躍參加活動的,不住宿舍都會自己找尋活動來參加。

第三,我覺得衡量一位宿生的在宿舍的得失時,不應只考慮宿生的投人程度,而應考慮他在宿舍學到的。這正如大學的評核都著重學生學從課程學到的而不是學生出席課堂的次數或投入的時間。

第四,我們站在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會趕走一些做得不好的學生。在社會中真誠的教育工作者,無論學生的成績或品行有多壞都不會把他們趕走。

最後,我想強調宿生不參與活動,負責籌辦的都應負上一部分的責任。大學生走堂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們覺得老師教得不好。同樣,宿生不來活動亦反映活動的吸引力不夠。可能是球隊太著重比賽成績,而給了同學壓力;可能是宿生不滿球隊隊長的領導;可能同學覺得高桌晚宴浪費他的時開,而講坐的講者的吸力又不夠,內容又沈悶。

究竟,大學的舍堂教育應該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