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國明:「八十後」和「八十後論述」--《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序

馬國明:「八十後」和「八十後論述」--《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序

2010年1月15日,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連日討論興建「廣深港高鐵」的撥款申請,「八十後反高鐵青年」號召萬人包圍立法會抗議。期間發生示威者企圖拉開警方臨時加設的鐵馬,警方不加警告便使用胡椒噴霧的小衝突。會議結束後,示威者堵塞立法會停車場的出口,要求主理高鐵的局長鄭汝樺對話。後者和部份建制派議員被困立法會,最後要在百多名警員掩護下,放棄乘坐私人座架,俏俏地改乘地下鐵回家。事後曾蔭權高調指責示威者,要示威者「反省」;因《四代香港人》一書而受注意的社會學家呂大樂則緊貼著曾蔭權的言論,急不及待在1月19日《信報》指責示威者的行動「衝擊立法會」,「超越和平理性」抗爭的界限云。自此以後,香港的主流社會經常以一種家長訓斥後輩的口吻來討論香港年青一代的際遇和他們的行徑。「八十後」一詞則成了憤世嫉俗,行為有異於上一代的年青人的統稱。最觸目的例子是2012年特首熱門人選之一的唐英年斥責「八十後」「剛愎自用」,同樣觸目的例子是2010年10月4日《明報》A10版刋登的「專訪八大校長」系列。專訪的大字標題是:「張炳良:80後批判前宜多思考」,負責訪問的記者又以粗黑體寫出專訪的引言,引言說:「近年愈來愈多大學生和年輕人,透過不同渠道就社會議題發聲和批評,教育學院張炳良接受專訪時形容,『80後』向上一代發動『世代戰爭』,大學生關心社會和敢想敢做,批判上一代並無不妥。但他提醒學生批評時事前,宜透過閱讀和思考,增加論據理論基礎,『而非吸引記者報導』。」

雖然張炳良是教院校長,又是行會成員,影響力卻無法跟唐英年相比。他的言論不似唐英年的一句「剛愎自用」,被廣泛引述和評論。但比起唐英年不知所謂的講法,張炳良的言論更值得細味。由於是獨家專訪,張炳良的言論只有一家報章報導。報導的方式則是記者綜合張氏的見解,個別關鍵語句則加上引號,表示乃張氏自己的語句。記者綜合的部份有可能出現「斷章取義」的問題,未必是張氏的原意。不過專訪見報已超過半年,期間不見張氏作出澄清,專訪的報導應不至嚴重偏離張氏的原意。張炳良在專訪中,一方面十分開明地指出:「上一代人不能單以個人經驗跟80後比較」;另一方面卻不斷說「『80後』向上一代發動『世代戰爭』」。張炳良把年輕人的不滿和抗爭行動曲解為「世代戰爭」,完全忽視反對興建高鐵的並不限於年輕人。張炳良連因為興建高鐵而被逼遷和強拆的「菜園村」村民亦沒有提及,完全當「菜園村」村民「無到」。張炳良似乎不知道「反高鐵」運動和「保衛菜園村」息息相關,「保衛菜園村」的運動跟「世代戰爭」完全沾不上邊;即使發揮無限的想像力也不能把「保衛菜園村」和「世代戰爭」扯上關係,但張炳良在專訪中卻不斷以「世代戰爭」來概括香港年輕人近年的不滿和抗爭。專訪引述張炳良說:「這場『世代戰爭』中,80後向上一代『開火』的議題多不勝數,「由埋怨大學畢業後入職薪酬偏低、因樓價高企無法買樓結婚,以至走上街包圍立法會反高鐵、出戰『五區公投』爭取民主等。」

張炳良被曾蔭權選入行委會無非是基於張氏的「泛民」背景,他竟然連出戰「五區公投」爭取民主的舉動也視為向上一代「開火」的「世代戰爭」。把挑戰專制,爭取民主的舉動轉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世代論爭。或許這不是張炳良的原意,是《明報》記者的誤解或斷章取義。但在專訪中,「世代戰爭」的概念卻十分凸出,不斷被引述。張炳良「提醒學生批評時事前,宜透過閱讀和思考,增加論據理論基礎,『而非吸引記者報導』」。他對學生的提點也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他評論「反高鐵」,卻忽視「保衛菜園村」。他說要「增加論據理論基礎」,卻偏偏忽視「反高鐵」的「論據理論基礎」,粗暴地一棍把「反高鐵」打成是「反對發展」。

由於張炳良是教院校長,又憑「泛民」背景而進入行委會,張炳良的言論比唐英年更能說明今日香港主流社會已形成一套「八十後」論述,硬生生地把來歷不明,論據缺乏理論基礎的「世代戰爭」加在年青人身上。在這種情況下,年青人自己現身說法便更難能可貴了!

---

本世紀全球SCM第一本華語土炮創作──《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即將面世,實在太令人感動啦!

正所謂「與其被人指指點點,不如由我講自己係點想點」。SCM和大公神學工作室發起「八十後自我研究計劃」,事隔一年,經過連日努力,我們終於在幾天前完成了《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一書的製作!

全本書由寫作文章、編輯、排版、校對、設計等工序,都由我們一手一腳一起策劃而成,因此我們稱之為「土炮製作」,實在感謝作者們的積極參與,以及各路英雄拔刀相助,為我們寫序、寫推介、幫忙校對等等!

你看了上面馬老闆的序言很感動,想幫下手?心動不如行動:

1) 誠邀大家慷慨捐款支持我們:
- 請存入匯豐戶口:001-393248-002
- 或郵寄劃線支票,抬頭「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 將姓名、電話、地址、電郵及收條/支票寄至本會會址
- 本會會址:旺角砵蘭街280號砵蘭街商業大廈18樓1-2室
- 捐款一百元或以上可獲發免稅收條;

2) 我們將於七月一日遊行路線擺放籌款攤檔,請來幫手賣書籌款,我們極需要你的支持!SCM的攤位在軒尼詩道與克街交界,灣仔集成附近。義工們請於中午一時到達灣仔SCM攤檔。有興趣者請聯絡劍玲92159665。

3) 買我們的書,支持我們。七一後,可到序言書室購買,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或向SCM和作者們購買。

4) 參加我們的神學精補班和本土神學建構計劃,一起開始這個旅程。我們將有很多新書發佈會討論此書,日內宣傳,密切留意!

想先睹為快?看看附圖,是本書的封面;在封底,你會看到以下的朋友推介此書:

《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的真諦不是提供一種對八十後的客觀描述。它存在的理由是讓一批充滿想像力的讀書人,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熱情之間架起橋梁,影響人家對八十後的智力發展,否則《八十後自我研究青年》就不必存在。
--邵家臻 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八十後 x 基督徒=耶青?讓這班八十後基督徒告訴大家他們的想法吧!
--庫斯克 通識教師

「世界,最終都是我們的!」請聽年青人的心曲!
--張銳輝 通識教師,前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

此一「世紀」的誕生,關乎的不僅是興趣,而是一場現代社會劇變下的知識之戰。
--陳景輝 文化評論人

本書的呈現是提出一個邀請,你可婉拒或爆粗拒絕,亦可擁抱或偷望。這個抉擇,就有如你面對鄰人,不保證你會愛他,但你總會發生情緒反應。
--古斌 業餘作家,文化評論人

八十後運動要提出來的,再不單純是甚麼青年自身利益受損的問題,而是香港整體問題的來龍去脈。也正因為此,八十後運動應是包容性及社群性的運動,超越了世代的劃分,坐落於現世群眾行動之上。
--余振雄傳道

及感謝馬國明、陳景輝、余振雄傳道、林輝、古斌和王家輝牧師賜序。

記得來SCM的攤位買書啦,更需要你們幫手!

七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