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展覽重現谷埔百年移民故事 盼連結城市人探索鄉村未來

展覽重現谷埔百年移民故事 盼連結城市人探索鄉村未來

(獨媒報導)移民近年成為香港日常話題,但其實最早一波的移民潮可上溯至100年前,也牽動著新界東北的谷埔村命運。谷埔至今歷經四次移民或回流潮,常住人口由500多人減至4人。理大設計學院團隊「重聚谷埔」近日策展,邀請參觀者代入谷埔人角色,重返去或留的歷史分岔口。

團隊成員符士汶提到,谷埔不可能復興至百年前規模,但希望城市人選出未來提案,凝聚城郊一同想像未來,「如果得村民自己做、無一個合作,城市同鄉郊失咗聯繫,咁其實呢個村落好難長久發展落去。」

「重聚谷埔」成員
「重聚谷埔」成員

歷四波移民或回流潮 村民散落歐美多地

谷埔作為一條建村逾400年的雜姓客家村,雖然位處偏僻的沙頭角海岸,但仍與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百年來歷經四波移民或回流潮,常住人口由500多人跌至約4人,如今大部分村民不是住在市區,便是散落在英、美、歐洲及中北美洲等地。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團隊「重聚谷埔」花一年收集過百份相片及文物,與31名村民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整理百年歷史脈絡。繼早前在深水埗Openground舉行舊照文物展覽後,團隊近日再在合舍舉行互動展覽。

DSC_5336

DSC_5423

成員袁智仁表示,香港正經歷新一波的移民潮,而其實最早一波移民潮可上溯至1920年代,去或留的抉擇帶動谷埔多代命運。展覽以互動裝置讓參觀者代入谷埔人,重返當年去或留的分岔路口,有如過去谷埔人與今日香港人對話。袁提到,上次展覽是凝聚村民,今次展覽則希望扣連村民與港人,邀請大家一同想像谷埔未來。

「重聚谷埔」成員袁智仁
「重聚谷埔」成員袁智仁

去留各自精彩 有人名成利就 有人留村自救

互動展品分為五個階段,在1920至30年代的第一波移民潮,當年移民的「手續」簡單,只需跳上船做水手,可能落戶美國開洗衣店,或在英國遇上二戰。若留的話,則可能成為抗日軍隊團長、戰地記者等。即使流徙海外,村民仍一直心繫谷埔,譬如在英美為主的海外集資下,谷埔在1932年建成啟才學校。

至50至70年代,英國開放予香港原居民移居,其中一人宋湘如移民後成為英國首位華人太平紳士,更創立蘇格蘭首個華語電視節目。若果留村,便會開闢果園、自行上山裝天線接通電視,努力自救,維持村落運作。

在80至90年代的第三波移民潮,有人繼續到英國升學進修,海外及本地村民一度合力爭取建立入村公路,最終將山路修整為石屎路;至2000年代,谷埔迎來回流潮,繼續定居海外的谷埔人則透過Whatsapp群組維繫,偶然在長假期時回村。

DSC_5374

DSC_5370

DSC_5410

邀城市人選出提案 一同想像未來

展覽最後邀請參觀者投票選出發展提案,包括「在地產業」、「儀式慶典」、「生態保育」等選項。團隊成員符士汶表示,整理口述歷史不是為了復興谷埔至過去的500人規模,而是掌握村落特點,找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我哋無可能返番一百年前㗎啦,咁但係2030年代可以點樣做呢?」

DSC_5459

DSC_5467

符士汶強調,每一個人不論是否村民,均可以對鄉郊有參與性,「如果得村民自己做、無一個合作,城市同鄉郊失咗聯繫,咁其實呢個村落好難長久發展落去。」她形容村民態度開放,但對村落欠奉信心,「因為其實村民好唔sure,成日覺得會唔會有人想參加我哋慶典㗎,邊有人想睇舞麒麟㗎?」故希望村外人投票肯定谷埔的價值,供村民參考未來發展方向。

藉著展覽,她也笑道想「搶人才」,邀請外來人發揮技能協助谷埔復興,如農夫、Youtuber、藝術家等,又引述啟才學校末任校長何文緒的一句:「如果你想,你就可以成為谷埔人。」她強調凝聚不只限於村民之內,還希望凝聚谷埔人與香港人,連結城郊創造更多可能。

「重聚谷埔」成員符士汶
「重聚谷埔」成員符士汶

展覽詳情:
「去留散聚——谷埔人百年流徙與重聚的故事」
日期:4月8日至23日
時間:12 - 7PM
地點:合舍(深水埗大南街1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