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鐵物業管理七宗罪】防風不力致保費飆升千五萬 反收取額外酬金坐收百二萬

【港鐵物業管理七宗罪】防風不力致保費飆升千五萬 反收取額外酬金坐收百二萬

杏花邨管理處於去年12月11日宣布增加管理費約12%,並已於2月1日生效。900呎以下細單位由每月$1,195增至$1,338,大單位由$1,494增至$1,673。雖然杏花邨管理費相比同區屋苑一向偏低,但是次加費是歷來最多。根據預算草案,今年支出增加1,700萬至1.21億,當中保險費用由550萬增加約1,500萬至約2,000萬,可見保費增幅是管理費增加的主要因素。本報近月一直追蹤管理處與業委會召開之會議,亦透過訪問了解保費飆升的來龍去脈,發現管理處風災善後工作缺失甚多,沒有達到業委會和一般業主要求的管理水平。

一、防風措施不足致保費飆升

2017年颱風「天鴿」吹襲香港,巨浪拍岸使杏花邨頓成澤國,畫面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居於杏花三十多年的郭先生,是多年從事樓宇維修的專業人士,他認為管理處明顯未有吸取「天鴿」教訓,翌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前天文台再三警告風暴潮高達兩米,但防風措施明顯未有加強。郭先生形容管理處擺放的沙包弱不禁風,電掣房的木門欠缺防風能力,亦沒有擋水裝置,對前線人員指引亦不足,下邨大部分座數未有「升?」,導致大量升降機浸壞損毀。停電停?固然不便,更令以電梯為主的維修費高逾3,600萬,保險費水漲船高,由「天鴿」後的一年350萬、「山竹」後550萬,到今年2,000萬。港鐵面對以上遺漏,既不承認缺失,甚至將保險費全數轉嫁居民,致使增加管理費以彌補相關支出。

二、管理不善致支出上升 按比例賺更多酬金

除以上支出外,由於港鐵一向根據物業公契收取屋苑管理支出8%作為經理人酬金,港鐵遂按此機制收取1,500萬保費增幅中的8%,即120萬作為酬金,預計佔來年總酬金約一成四。因為管理公司應對颱風不力,以致保費不斷飆升,但港鐵仍收取保費增幅的8%作為酬金,變相造成「港鐵越錯,酬金越多」的不合理狀況。

三、19年尾保險續期安排遲公佈、欠諮詢

管理處明知上一份涵蓋屋邨住宅部分的保險於19年末到期,卻遲遲未進行報價及諮詢,最後遲於12月20日確認支出為2,000萬,距離保險到期日僅十多天,過期而沒有新保險又會牴觸法例,杏花邨民被逼「硬食」方案。為免犯例,管理處決意購買附有30%墊底費條件的保險作為期半年的短期措施,再補辦居民大會表決方案,此舉嚴重損害邨民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四、保險招標過程及攤分方法極不透明

此外,管理處透露保險是透過一籃子物業方式採購,即聯同港鐵管理的其他住宅物業一同招標,認為此舉可減低成本,而各屋苑之間的價格攤分則由保險公司提供。保險費用高昂,但管理處並沒有將招標過程如保安或清潔合約般張貼通告向居民交代細節,亦拒絕公開資料,業委會及邨民對攤分方法實為全不知情,過程極不透明。

IMG_6276 2 (1)

五、港鐵內部溝通失效

管理處多次向業委會表達並沒有足夠權限與居民商討分擔保險費用的方案。業委會成員多次要求會見「話得事嘅」高層,亦邀請保險部解釋保險收費,要求至今仍得不到總部及高層回應。管理處本該是居民和港鐵管理層的溝通橋樑,但在很多議題的探討往往受到財務部、保險部、法律部等部門反應遲緩而遭到拖延,業委會及區議員多次要求加強與港鐵高層溝通均不得要領。

六、六百多萬元閒置三十年利息收入成疑

管理處於八十年代開邨時依照公契收取每戶三個月管理費作為按金,共約670萬元,款項屬於現存儲備的一部分。19年新業委上場後追問下發現原來該筆儲備的財務管理一直無人過問,在再三催促下,管理公司才於19年年中確定已將款項存入每半年續期年利率2%的定期存款。根據熟悉財務管理的邨民表示,考慮到三十年前的高息環境,該筆儲備以定期存款產生的利息收入至今可高達數千萬但關於過去財務管理的資料已很難追查。

七、擋水閘項目管理不善、縱容顧問

經歷過「山竹」吹襲後,在眾邨民壓力下,管理公司始為每座安裝擋水閘。水閘項目顧問合約於18年批出,但水閘外觀及保護明顯欠考慮周全。再者水閘於19年安裝後被屋宇署指可能為僭建,但顧問遲遲不回應,港鐵跟進遲緩,防風措施存廢一度成疑。港鐵於上月中回覆本報稱屋宇署希望顧問公司能提供更多專業評估報告,以確保使用擋水板時的安全性,顧問公司現正與屋宇署積極合作及溝通中。另一方面業委會正約同管理處及顧問一同會見屋宇署表達關注,爭取盡快釐清水閘的安全及合法性。業委會主席林偉超先生表示業委只能要求扣起項目顧問合約的尾數,令管理處要求顧問盡快處理和補救。

業委會:改善管理始於業主主動關心和發聲

以上很多問題已是港鐵管理公司的積年陋習,非一時三刻可改變。現屆業委會也呼籲各位業主關注下屆業委會選舉,選出心目中的代表。邨民更多參與邨務和表達意見,絕對是業委會向港鐵持續爭取的動力,也能令港鐵知道邨民是不會對不合理之事袖手旁觀,管理處才有更多推動力改善管理,令杏花邨繼續成為安居樂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