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氣象局真的是出氣袋

氣象部門錯估雨勢因此被群眾罵是很常見的事情,群眾不會理會雨勢預測的困難,自己的生命危險當然是第一。在很多地方前線人員的口頭禪就是「對不起」,他們要做人肉氣袋,不要把麻煩帶給政治問責官員。但是,錯估雨勢而被總統罵,這就是卸責,好像千錯萬錯就不是政治責任,是前線的錯。

颱風海鷗(亦稱卡玫基)的走勢很有趣,如果西太平洋沒有新的熱帶氣旋,天文台網頁是仍有記錄的。這個颱風的走勢由生成至登陸台灣,我每一日都有跟進,台灣中央氣象局的估計大致準確。然而,風後有多少雨水(尤其是沒有受害的中南部),這個就不容易預測了。

大家在香港都有黃紅黑雨的經驗,這些訊號是有預警功能的,但十居八九都是下暴雨後一個小時才發出暴雨訊號,這顯示天文台根本不能預測暴雨的生成。這個困難在大部分國家都是一樣,因為雷雨雲的生成很多時可以十分「快閃」,有時候是二十至三十分鐘的事情。

中央氣象局的說法是對颱風的觀測資料不足,希望政府明白原委。颱風的實際走勢可以以衛星雲圖或雷達確定,但颱風的高空結構與及水氣是很難以衛星雲圖或雷達看的。

其實就算是中央氣象局的預報準確,最重要的是政府的突發事故應變能力。大家去台北旅遊時,會發覺台北市的街道是一級高一級低的,台北縣就少了許多這樣的情況。同樣的 2001 年的颱風百合(納莉),在台北市卻留下幾乎是永遠的烙印。突發事故應變能力做不好,卻去推諉是氣象局沒有預報暴雨,這叫不負責任。

氣象局不是不能批評,但批評氣象局要講具體事實,是不是氣象局怠惰,是不是氣象局亂改記錄,是不是氣象局發放資訊不足,是不是氣象局的預測能力明顯差於外國。要說技術部門做錯了,至少要說他該如何做才是正確,這個才是上級批評下級正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