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偶遇林昭

偶遇林昭

文︰黃麗梅

幾個月前,看了胡杰的《尋找林昭的靈魂》這套紀錄片,看到導演在最後一幕從林昭的 「墓」 中打開一份五十多年前的報紙,拿出她的一束髮絲,停在鏡頭前,我便哭起來了。自此,那份震撼的感覺便沒有離開過我。

胡杰本來是一位飛機機械師,他偶然聽到林昭的故事後,便辭去了工作,花了五年時間去尋找林昭遭冤殺的始末,完成了這套歷史紀錄片。這種為一位不相不識的歷史人物去全情付出的行為,不止讓我震撼,還給了我一股動力,令我決心要把林昭和胡杰的故事傳揚開去。於是,8月23日,我在大學裏辦了一次電影會。我發了近一百個電郵,邀請我的學生和朋友到來觀看,最終雖然只有四位同學出席,但我仍然感到這次的電影會是成功的,尤其於剛刮完9號颱風而3號颱風訊號仍然懸掛之下,竟然有同學熬了兩小時的車船,從長州和鴨利洲來到九龍塘,為的就是要看這套紀錄片。在一遍狂熱的奧運歡呼聲中,這幾位同學的出現,就更屬難能可貴了。

林昭(1932-1968)的本名為彭令昭,是50年代北大的才女。她的父親彭國彥,早年留學英國,1928年在國民政府舉辦的第一屆縣長考試中,以第一名成績任蘇州吳縣縣長。至於她的母親許憲民,是一位抗日戰爭游擊隊隊員,任國民黨第一屆國大代表期間,暗中資助共產黨建立地下電台,進行革命運動。這就正如林昭的妹妹彭令範所說,林昭繼承了 「家族中最優秀的政治、革命基因」。1

1954年,林昭以江蘇省文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受到當時的名教授游國恩等人賞識,參加了《北大詩刊》及《紅樓》的編輯工作。1957年因支持北大 「自由論壇」 被劃為右派分子,當時「她感到痛苦而無法理解的是,一些有思想、敢作敢為的同學被說成是『瘋子』 和『魔鬼』。」2 1960年,她於地下雜誌《星火》上發表了長詩〈海鷗之歌〉及〈普魯米修斯受難之日〉,因而在蘇州逮捕入獄。1962年初得以保外就醫,期間因要求上海的外國僑民把〈給北大校長陸平的信〉帶往海外發表,同年11月再度入獄。信中她這樣寫道:「蔡元培先生當年曾慨然向北洋軍閥政府去保釋『五四』被捕的學生,你呢?」3

這次的入獄,林昭再沒有機會活著出來了。獄中,她曾多次絕食和自殺,亦曾向上海市長和《人民日報》寫信表達政見,但都沒有回音。她在沒有紙和筆的情況下,憤然用竹簽、髮夾等物一次又一次割破皮肉,在牆壁、衣服和床單上寫了二十餘萬字的血書。獄卒認為她這些行為是「表現惡劣」,林昭因而遭受到更嚴重的虐待,她在血書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況:「光是鐐銬一事人們就玩出了不知多少花樣來:一副反銬,兩副銬;時而平行,時而交叉,等等不一。臂肘之上至今創痕猶在不消說了,最最慘無人道酷無人理的是:不論在我絕食之中,在我胃炎發病痛得死去活來之時,乃至在婦女生理特殊情況期間,不僅從未為我解除過鐐銬,甚至從未有所減輕!──比如在兩副鐐銬中暫且除去一副。」4 其後,林昭保外就醫時曾向家人描述在獄中一百八十天所受到的酷刑,她的家人都不忍心再聽下去,可是林昭卻說:「你們會後悔的,喪失了一個機會了解二十世紀最殘酷的制度。」5

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死刑判決書,並立即執行,據說她是從病床上拉出去槍斃的。5月1日,公安人員來到林昭母親的家,說: 「林昭已被處決,付五分錢子彈費。」林昭的妹妹默默地付了款,年邁的母親起初還不理解,當她意識到時,已經昏厥過去。6

看過胡杰的紀錄片和許許多多有關林昭的資料之後,我只想到一個人的價值是什麼?難道就正如陳偉斯所說「子彈還有一個價錢,而她的生命是一錢不值的 7?」作為一個女性,我看到林昭的戀人甘粹在片中無奈的憶述他申請和林昭結婚被拒的經過,他只幽幽地說:「沒辦法他不批嘛!」,我便想到愛情這樣個人、感性和私密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一種政治機關用來折磨人的手段,人性的谷底又究竟有多深呢?!

然而,片中一個白髮蒼蒼的、同樣因《星火》案受盡折磨的老人家說:「如果一個民族到了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說真話,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了。」我想,林昭卻讓世人知道,人性的天空是蔚藍一片萬里無雲的,它的邊界可以通向宇宙無垠之處──飛揚!

最後,謹以林昭向當權者質問的一句話作結,藉以延續她不死的精神,以慰其在天之靈:「中國人的血歷來不是流得太少,而是太多。即使在中國這麼一片深厚的中世紀遺址之上,政治鬥爭是不是也有可能,以一種比較文明的形式進行,而不必訴諸流血呢?」8

後記:

2005年5月,吉林藝術學院戲劇文學教研室的年輕女教師盧雪松,因在課堂上及課後與同學探討《尋找林昭的靈魂》等歷史文化問題,遭到學生向校方「告發」,因而受校方停課處分,而「盧雪松事件」曾引起過國內頗為廣泛的討論,但相比起陳丹青、賀衞方事件,則不能得到大部份知識份子應有的關注。我同樣作為一個大學的教師,慶幸今天仍有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向學生傳遞一段人們早已遺忘的歷史。

註釋:

1彭令範著:〈在思想的煉獄中永生〉,許覺民編:《走近林昭》(香港:明報出版社,2006),頁18。
2 江菲著:〈尋找林昭〉,《冰點》,2004年8月11日,引自《中國青年報》網,網址 [http://zqb.cyol.com/gb/zqb/2004-08/11/content_926077.htm],檢索日期:2008年9月2日。
3 陳偉斯著:〈林昭之死〉,許覺民編:《走近林昭》(香港:明報出版社,2006),頁6。
4 維基百科,〈林昭〉,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6%98%AD] ,檢索日期:2008年9月2日。
5 彭令範著:〈反右派運動紀念日〉,許覺民編:《走近林昭》(香港:明報出版社,2006),頁13。
6陳偉斯著:〈林昭之死〉,許覺民編:《走近林昭》(香港:明報出版社,2006),頁3。
7 同上,頁4。
8江菲著:〈尋找林昭〉,《冰點》,2004年8月11日,《中國青年報》網上文章。

刊於今期《女流》第50期
http://nuliu.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