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校園驗毒,不可一 · 不可再

校園驗毒爭議,再一次反映特區政府推行政策,行事草率馬虎,若計劃推行,最終受傷害的仍是學生。

學生吸毒的問題受各界關注,特首高姿態回應﹕「直情要派緝毒犬入學校﹗」,誓要以強硬手段,遏止校園吸毒問題,背後邏輯假定學生為潛在罪犯,驗毒是舉證手段,驗毒計劃勢將變成一場數字遊戲,給高官自欺欺人。

政府不做好咨詢 (其實幾時有做過﹖),騎劫民意強行推岀政策實非首次,正生書事件實屬一例。特首提岀唔經大腦的建議,各政府部門紛紛開綠燈,未及分析可行性,亦未具備實際推行內容,急急將政策方向硬銷,整件事輕率得可笑(雖然亦非首次)。

匪夷所思的言論還包括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校董李碧華﹕「唔需要計較學生的私隱」,事件不單令人質疑為何只有未成年的學生,或兒童可以被侵犯私隱,還有為何學校教唔掂學生,會認為以高壓阻嚇,捉岀來驗等侵犯行為是正道﹖

如計劃落實勢必引起學生、學校的標籤效應,政府為何不聽取前線工作者的意見,推行更有效的政策﹖

硬手段對付學生沒有意義,學生吸毒只是其中一個浮面的結果,而導致這結果的原因有很多,這也包括誰把毒品賣給學生﹖學生在甚麼情況下得到毒品﹖學生在甚麼地方吸毒﹖學生為甚麼吸毒﹖吸毒為何成為習慣﹖不可以把所有吸毒學生都歸納為「心靈空虛」或「家庭複雜」就算,恐嚇學生,背後的問題就解決了嗎﹖驗不岀來是否代表沒吸毒﹖不吸毒,學生不會以其他手法自殘發洩嗎﹖ 學生感到困惑,吸毒與否,或以任何其負面形式表達,根本解決方法不在禁,而在了解與輔導,多年來,政府無視青年輔導方面資源增撥訴求,既然政府已準備好使錢,與其浪費公帑,推行效果成疑的計劃,何不增加駐校社工及外展社工數目,不保證短期見成果,但錢起碼使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