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網上新聞的社會衝擊

報章新聞已逐漸從昔日的印刷媒體,轉成網上版本。但那不只是媒介改變,它對社會也帶來深遠影響。我有這些觀察:

一、「網上免費版」可以讓讀者在facebook分享。有些新聞故事寫得很好,但印在紙上,不是人人看到,即使讀者看到覺得好,也無法和朋友share,讀到的人於是有限,浪費記者的心血。現在呢?寫得好的新聞故事,會引來讀者在網上share,多了幾何級數的讀者;而寫得不好的,因沒人share及少了人看紙上版,則更少人看。如此珍珠將四處廣傳,禾桿將更少曝光,對知識傳播大有幫助。

二、在facebook分享以後,眾人還可以給予評語,參與討論,可令議題深化。當然,只有大眾感興趣的議題才會多人討論、多人深化,變得廣受注目。從此,何種議題重要將由大眾決定;當然報章編輯仍會決定何則新聞放在印刷版的頭條,可是那影響力將減少。這也是民主的一種演繹。

三、部分網上媒體會收取訂閱費,那或有助報社生存。雖然「街上購買版」也可以收$6一份,但那根本連紙張成本都不能支撐,不靠廣告是賣一份蝕一份,也因此報社十分倚靠廣告收入;然而「網上訂閱版」多一人訂閱,幾近沒有額外成本,假設每人收$1,那也是淨賺的。如果有七分一香港人都每日花$1訂網上版《明報》,每日收100萬元,而這筆收入不用彌補紙張成本,可以「淨袋」,那將是十分可觀。因此辦報是有前景的。

四、承上點,如果傳媒能擺脫廣告,便能較中立。現在有些報章的樓盤版總是讚多彈少,或許是為免得罪地產商。《蘋果日報》和《獨立媒體》就不用介意地產商的看法,因為他們不靠地產商的廣告。當然,這些媒體也有他的立場,難言中立,這裡說的中立只是指不受廣告客戶所影響,然後它可以作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有較大自由去作出他認為最公道的報導。當媒體不再受廣告客戶所制約,它便可更有力地監察和鞭撻營商手法欠妥的商人,社會企業責任將越見重要,商人將會更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五、網上媒體出現後,辦報的門檻將降低。比如《獨立媒體》只需要營運一個網站便可誕生,無須兼顧印刷、物流、分銷等繁複工作。新的媒體容易興起,令傳統媒體無法再壟斷喉舌的角色。自此,某些看事物的角度即使不受傳統媒體青睞,也可以在新媒體上發佈。這尤其有利於八十後甚至九十後的青年,他們一般較少受到傳統媒體重視,但現在都可搖身一變成為網上媒體的民間記者或民間評論員,發表他們的聲音。

正當《獨立媒體》的每日讀者數量突破二萬,開始也成為香港媒體裡備受注目的一員,對它恭賀之餘,也正是時候讓我們思索這個問題。

相關連結: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5960
朱凱迪:莫非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56501635170
Ho Shuet Ying: Guardian——Does journalism exist? 摘譯

George Yau回應

先不談目前那些傳媒為了自身利益所出現報導立場的問題, 我覺得好像《獨立媒體》的最大優勢是"持久力"!!!

有一些topic, youtube 片可能可以短時間吸引數以萬計的人留意, 但這些事通常一兩個月後, 9成9人就淡忘

而一些又長又多字的文章, 例如: 冠東兄關於高鐵的文, 最初都不是太多人會細心留意, 閱讀, 但當對相關文章愈來愈多時, 只要有一些突破口出現, 有小部人又去將舊文搬番出黎, 影響力就可以短時間爆發出黎, 這是傳統媒體的網上版也不能做到! 最大原因是傳統媒體的報導方式是鋪鋪清! 會否花心機將一個topic 像連載小說報導? 有..... 就是陳冠希事件....2星期頭版.... 如果有報章夠guts 做2星期高鐵頭版, 會否變成今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