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什麼抗議溫哥華的2010冬奧?

某日新年的電視新聞,看到一班黑衣蒙面人,在溫哥華的街頭推倒垃圾箱,與警察發生衝突,主播說警方拘捕了多少人後,電視畫面便轉到另一則新聞去。稍為翻查一下,原來這是抗議冬季奧運會的示威遊行,他們抗議什麼?香港的電視報章沒有告訴大家。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全港一片紅海,陳巧文不過是亮出一面雪山獅子旗,幾乎就受到全城迫害。奧運會好像只能是民族的驕傲、自豪,是全民的節日。一旦跳出媒體要告知我們的愚昧「事實」後,就會發現抗議奧運會的聲音毫不微小。今年溫哥華冬奧開幕日,2000多人遊行抗議。奧運會耗用大量的公帑,士紳化的城市計劃把窮人趕絕,大量的的建設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原住民土地被佔用等等,是他們反對奧運會的原因。這些問題,當然不單單止於溫哥華冬奧會,本文簡譯抗議溫哥華冬奧網站 No2010.com 的十個抗議的理由,以及該網站成員Gord Hill《為什麼抗議溫哥華的2010冬奧》一文(出處見),Gord Hill 一文,回應抗議無用論,指出連串的示威抗議,成功迫令政府在社會住房上稍作讓步,為冬奧會對市民的侵害劃下邊界。

十個反對溫哥華冬奧的理由(摘譯)
1. 殖民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有著悠久的種族主義歷史,從早期的創始成員顧拜旦(法國男爵,主張體育作為加強殖民主義的一種手段);1936年柏林奧運會為希特勒的納粹政權背書;1988年的漢城和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合法化了獨裁政權;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300多名示威者被屠殺)將國家恐怖活動合法化。

2. 搶奪原住民土地

政府出售及租賃原住民的土地予各種企業,用途包括採礦、伐木、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或者開拓成滑雪勝地等。土著人民面對更大的貧困、失業、監禁、警察暴力、疾病,自殺問題。

3. 破壞生態

因為興建場館及「Sea-to-Sky」公路(單在2007年公路上意外已導致至少11隻黑熊死亡),Callaghan Valley 裡成千上萬的樹木被砍伐。大量使用混凝土造成 Fraser River 中數以百萬計的鮭魚死亡。



4. 無家可歸

自從於2003年贏得2010年冬季奧運會主辦權,溫哥華已經失去了超過850個單位低收入住房單位。在同一時期,無家可歸者從1000人增加至2500人。據估計,到2010年,無家可歸者的人數可能會高達6000人。 80年代以來,奧運會已造成的200多萬人流離失所(根據《公平競賽的住房權利報告》,2007年)。 1988年在漢城,大約75萬窮人流離失所;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數字是3萬多;2008年北京奧運會,則估計為150萬人。然而,今天奧委會官員竟還在談「可持續發展」和「奧運遺產」!

5. 將窮人定罪

要「清理」窮人和不受歡迎者,是奧運主辦城市必然開展的一場城市運動。在溫哥華,全市開展一項「文明城市」計劃,該市增加新的附則,把行乞及露宿定罪,政府又動用幾十萬元加強私人保安。新型的垃圾筒令窮人更難從中回收有用物資,新的長凳則令他們不能安睡。政府以這些措施,把窮人從市中心趕往精神病院、位於前軍事基地的「戒毒中心」,又推行被通輯者可從另一省份發回原省份的「fly back」計劃。

6. 對婦女的影響

奧運會吸引數十萬觀眾,造成賣淫和販賣婦女的問題。

7. 2010警察國家

大約有12500名警察、軍隊和安全人員,將至少會在城中部署到2010年,當中包括應急小組、防暴警察、直升機、裝甲車等,加拿大皇家騎警計劃架設長達40公里的人群控制柵欄。此外,還設置大量CCTV 監視鏡頭……一旦奧運會結束,也不能保證其中的許多安全措施將會停止。鎮壓還涉及攻擊反奧運的團體和個人,包括逮捕示威者、搜查辦公室、監控、利用媒體抹黑、削減有關團體的經費計劃等……這種鎮壓已經被用來對付反貧窮和住房團體、環境保護者。


無任何標示的警察車輛

8. 公債

溫哥華奧組委和政府官員稱,2010年奧運會將耗資約20億加元。然而,這一數額不包括擴建公路、興建連接機場的輕線軌道及溫哥華會議中心等。奧運會的真實成本大約為60億加元,這只能透過公債支付,這些錢本來可用於社會服務、住房、醫療保健等。

9. 腐敗的奧林匹克

現代奧運會有著眾所周知的腐敗,包括前國際奧委會官員涉及受賄醜聞(即2002年鹽湖城)。

10. 企業入侵

政府和企業利用奧運會作為一種手段來吸引企業投資。在哥倫比亞省,自由黨政府「精簡」申請程序,削減稅項,並提供其他鼓勵措施,吸引某些行業如採礦、石油、天然氣鑽探和開闢滑雪勝地。政府又大幅擴展的運輸系統,建設包括新的港口、橋樑,延長公路與鐵路線。結果是,這些企業獲得破紀錄的增長,成本是導致更大的環境破壞,更多的企業擁有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權力。

許多贊助奧運會的主要企業,均須為世界範圍內生態受破壞和人權被侵犯負責,包括麥當勞、可口可樂等,而通用汽車等則是主要的武器製造商。

為什麼抗議溫哥華的2010冬奧?
文:Gord Hill

抗議奧運會可以有很多理由。這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這個產業由精英集團控制,他們將奧運五環出賣予出價最高者。以體育作為一種商品,一個為公司賣廣告的平台。他們聯合各國政府,地方組織委員會,和公司(建築,房地產,旅遊,電視,媒體,以及贊助商),這個聯合體的主要目標,就是利潤。

奧運會有著與法西斯主義、殖民主義和專制政權連結的悠久歷史(希特勒1936年奧運會,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的大屠殺,和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 自80年代以來,他們令300多萬人流離失所,大量貧民無家可歸(正如目前在溫哥華發生的事)。

奧運會意味著從場館到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它必然涉及大範圍的環境破壞,以及沉重的公共債務。奧運會的保安行動,令警察、軍隊和情報機構獲得數以百萬元,去招募新人員,添置新設備及新武器等等,意味著舉辦奧運會的地區將向「警察國家」大步前進,進一步削弱我們的「自由」和公民權利。

一些反對者問,為什麼要抗議示威,這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奧運仍然會繼續舉行。這些問題,是基於抗議必然無用的假設。

首先,示威只是社會運動常用的一個手段。示威能夠提升人們的意識及動員群眾。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正是由小的抗議成長為一個大規模的公民抗命運動,成功迫使政府改革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方州份。抗議示威並不是爭取民權運動做的惟一事情,他們還組織論壇,舉辦講授權利的工作坊,協助黑人登記成為選民,印刷通訊等等。

示威和公民抗命都是能讓改變變成可能和必要,因為它們不僅令國際社會關注美國的種族主義,它們也令種族隔離制度在無法繼續如從前實行下去。在70年代和80年代,出現了黑人市長及警察局長等。今天,美國有一位黑人總統。那些說示威不能發生改變的人,是因為他們不認識歷史。而那些說無法對抗奧運會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所住地方的歷史。

在過去3年的反奧林匹克運動,迫使溫哥華冬奧組委(Vanoc)離開街頭,不再如2007年般舉行大型公共慶典。冬奧組委會無論任何時候舉行活動,均需要大量的警務人員配合,以確保這些活動順利進行——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成功地使用直接行動破壞奧運盛會。


爭取社會住房的抗議行動

直接行動和抗議的效用,可以在溫哥華社會住房的鬥爭中見到。社會住房鬥爭在2006年開始升溫,因為與奧運有關的建築、城市美化及旅遊業的關係,令到越來越多的人無家可歸。到2006年秋天,住房和反貧窮組織舉行了龐大的抗議活動,並開始佔領空置的酒店。超過二十人被捕,其中許多乃是反貧窮委員會的成員。這些行動令到無家可歸者的問題受到關注。自2007年以來,各級政府以及溫哥華冬奧組委,不得不作出回應措施,例如限制低收入住房單位的流失。到2008年,無家可歸及奧運村超支的問題,決定了2010年溫哥華選舉的結果。

無家可歸之所以成為一個公共問題,是因為人們有組織,意覺,堅持改變。如果沒有不斷示威抗議的壓力團體,沒有社會的抵制,窮人和無家可歸者的處境將遠遠不如今天。

為什麼要抗議?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暴政的邊界都是由那些對抗他們的人所劃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