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菜園村搬村已搞掂?──重建家園計劃進度

菜園村搬村已搞掂? from v-artivist on Vimeo.

按:自從二月宣布「重建家園計劃」之後,菜園村關注組、支援組,還有新成立的生態社區營造工作室和菜園村生活館,各司其職,與時間競賽,努力開展新村籌備的工作。尋找土地、規劃社區、蓋房子、建立新的鄉村農業,事情的複雜超乎想像,同時間還要向政府爭取復耕建屋牌照。建屋牌照、土地和規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建屋牌照,村民不會放心落訂買地,而一日不買地,具體的規劃設計亦很難開始。偏偏政府卻不願意在建屋牌照問題上,盡快與村民達成共識,而是採取拖字訣。這樣一拖,所有工作都得順延,到時來不及搬,又被輿論打手誣陷為阻住地球轉。就目前的狀況,菜園村支援組的benny剪輯了一條短片說明,以下則是菜園村關注組在四月十六日的聲明,以及菜園村導賞團新資料冊的文字稿,新一輪的導賞團將會在六月開始。

要求政府批准全數菜園村復耕申請
讓菜園村得以重建家園
菜園村重建家園計劃進度報告

關注組在二月廿二日的記者會宣布進行「重建家園計劃」,現時有八十六個家庭單位參與,但要計劃順利完成,必須完成四個條件:一、讓全村村民獲復耕建屋牌照,讓全村村民可在新村維持原有生活方式;二、成功在菜園村附近覓得村民經濟上可負擔的土地;三、屋的賠償足以讓村民可以在新村建屋;四、地的賠償足以讓村民可以在新村買地。

有關第三、四點,地政處已向菜園村民進行核實工作;另外有關第二點,在鄉議局的協助下已找了數塊可供考慮的土地,然而一天復耕牌照仍未落實,關注組仍未能按戶數選擇適合新村面積的土地。

因此現時的重點在於第一點。現時有八十六個家庭單位透過菜園村關注組向政府當局申請復耕建屋牌照,並參與「重建家園計劃」,一起搬往新菜園村。這些家庭全是以菜園村為家,曾經∕現時參與農耕工作,過去一年多爭取不遷不拆,並提出維護社區網絡、大家庭關係、耕住合一、和家中動物果樹植物的關係、和對周圍環境熟悉感的護村原則,她們原於菜園村生活得安安樂樂,可是政府強推高鐵破壞她們原有生活方式。菜園村民在高鐵撥款過後,也願意在現行政策下進行「重建家園計劃」,為維護這個「家」,以上的護村原則而放棄這間「屋」。

既然菜園村民已願意在現行政策下自行覓地搬村,政府實有責任讓我們重建家園,因此關注組在此要求政府批准全數八十六戶菜園村民的復耕申請。

石崗菜園村關注組
2010年4月16日

菜園被毀 鄉郊不再:菜園村導賞團新資料冊

前言:石崗菜園村是一九五零年代在新界興起的眾多「非原居民」農村之一,位於錦田石崗河兩岸。當年殖民地政府提倡新農業政策,主動協助新移民農戶在新界鄉郊落腳,提高本地蔬菜和肉食產量,以確保對人口激增的市區的食物供應。半個世紀過去,本地農業近年因大陸蔬菜大量入口日漸息微,位處道路旁邊的大片農地則被開發為露天貨倉或豪華住宅,導致環境面目全非。菜園村因興建廣深港高鐵車廠而遭迫遷,不單揭露了新界長久以來對「非原居民」社群的歧視,也令香港社會重新反省對生活環境的維護、鄉郊農地的保育、以及城市發展的方向。

一﹞菜園村生活體現的社會價值

a﹞重視社區網絡的生活
穩定的居住環境培育出關係緊密的社區網絡,除了日常互相支援外,好的社區令個人生活變得充實,面對困難時亦能迅速動員起來。

b﹞與子女共住、老有所依的大家庭生活
香港人經常為安老問題擔憂,因為環境擠迫,子女很難與父母同住。菜園村的環境容許十幾人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長者有家人和鄰居照顧,進老人院的需要較少,身心保持愉快,也更加長壽。

c﹞以生活保護農地和鄉郊環境
當原居民急忙把祖宗的農地變為露天貨倉和地產項目時,菜園村和其他新界「非原居民」村已成了藉着務農保育農地和鄉郊環境的主要力量。

d﹞耕住合一的生活模式
近年城市人開始反省城市快速生活的弊病,除了在都市中營營役役、消費玩樂外,我們還有什麼生活的可能?菜園村村民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模式:用一部分時間上班,一部分時間落田耕種,將生活與土地結合,放慢速度,享受社區生活,活化社區經濟。

二﹞廣深港高速鐵路規劃及石崗菜園村抗爭時間表

零八年中:特區政府宣布興建長廿六公里的高鐵香港段
零八年十一月:宣布於二零一零年清拆石崗菜園村興建車廠及緊急救護站,150戶被迫遷,事前完全沒有諮詢居民
零八年十二月:村民組成菜園村關注組,爭取不遷不拆
零九年五月起:菜園村關注組開始定期舉行導賞團,向市民介紹問題
零九年年底:高鐵火頭燒至市區,居民反對高鐵隧道穿過大廈地層,政府並無賠償,亦漠視反對者
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一零年一月十六日:上萬市民包圍立法會,要求政府擱置669億高鐵撥款申請
一零年一月十六日:在功能組別的鐵票支持下,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
一零年二月廿八日:菜園村關注組宣布重建家園計劃,決定覓地重建家園

二﹞菜園村被迫遷時件反映的三個問題

a﹞第一個問題:香港仍然不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在新界,擁有特權的「原居民」勢力龐大,他們可以比一般市民更早收到資訊,也有優先被諮詢的特權。高鐵的規劃也一樣,「原居民」事先收到風聲,可以提早反對;結果整個工程只有菜園村的「非原居民」家庭被迫遷,沒有一個「原居民」家庭受影響。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原居民」特權,至今仍深深影響着香港的社會發展。不平等現象也在立法會出現:在選舉制度不平等的立法會,菜園村村民的命運最終由一班小圈子功能組別議員決定。不平等制度一日不改,特權一日不廢,還會有更多像菜園村的例子出現。

b﹞第二個問題:鄉郊農地沒有得到適當政策保護,不斷萎縮。因為獨特的歷史進程,新界區難得地保存了大量鄉郊環境及農地,隨着「城市可持續發展」愈來愈受重視,我們眼看毗鄰的珠三角地區過去三十年瘋狂開發造成的破壞,本應更加珍惜新界的環境。但香港政府縱容「原居民」將農地變為高污染的露天貨倉,又容許大地產商在新界囤積農地開發,結果新界農地急劇萎縮,剩下約6000公頃的農地,有4000多公頃是棄置的。

c﹞第三個問題:基建亂咁起 農業冇人理。上世界八十年代後,香港經濟發展一味向服務業傾斜,工業和農業同時衰敗。回歸十多年後,市民終於發現,更多的大型基建、富貴豪宅和股票金融並沒有令我們活得更好和更快樂。香港政府有責任為社會開拓更豐富多元的經濟環境,包括鼓勵與社區經濟結合的本地農業,讓一般人活得更好,也讓環境得以保存。支援本地農業,保育本土農地,總好過把土地交給地產商蓋豪宅,或者用來搞廢車場。

四﹞我們搬村,創造新的未來

菜園村的田園不是特別漂亮,生態也不是特別好,但這就是香港新界鄉郊的現況。希望大家感受到新界鄉郊土地面對的多重開發壓力,並一起思考未來可能的出路。什麼是可持續發展?什麼是好環境?什麼是好生活?
菜園村村民和一班支援者正籌備建新菜園村。新村的建立是為解決村民的居住問題,但同時也是解答上述問題的嘗試:我們希望透過新村試驗和提倡復甦本地農業,並推動農地保育,整個村民參與規劃的過程,也將成為城市規劃民主化的一個好例子。香港的未來不應由特權階層來決定,就讓從重建菜園村開始,一步一步奪回屬於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