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住在圍村的小販關先生(一)

 住在圍村的小販關先生(一)

「關生又拎野食黎啦﹗好正呀喂﹗」

每次圍村舉辦活動或導賞團時,不難發現醃薑、醃木瓜、蘿蔔糕等可口小吃滿佈桌面。背後操刀的,是圍村村民關先生的太太。看到大家吃得開懷的樣子,關先生總會爆一句﹕

「hehe,我整既話仲好食呀﹗」

(筆者按﹕唉,關先生,你真是語不驚人誓不休﹗)

繼「刀仔佬」范先生、「廿蚊剪髮」郭先生、「活力」李先生後,這次要介紹的,是成衣小販關先生。

房子的由來
頭髮捲曲,掛著鮮黃色小販證的關先生,自十八歲起跟隨母親當成衣小販,在黃大仙擺賣。當時新蒲崗一帶仍是工廠,關先生和一眾小販為工人們提供的貨品價廉物美,正好作他們的「商場」。為了方便工作,關先生便買下了圍村一間房子。時光荏苒,今天新蒲崗的工廠已被改建,關先生亦被安排深水埗梗檔賣衣服,不再在黃大仙擺檔。然而,他卻沒有賣掉圍村那間房子,仍在那兒居住。

安穩不再
本以為能安穩地在圍村度過,卻是山雨欲來。終於,和其他村民一樣,關先生要被市建局逼遷。面對窘迫,關先生、范先生和郭先生等一眾村民聯同各方支援義工組織了重建關注組。然而,即使成立了關注組,擔心家園被毀的心情仍不時掛在村民臉上。有一次跟關先生聊起重建的事時,他說﹕

「最好全部人都走晒,乜都唔好要,咁重建局就最開心啦﹗」

雖然說這番話時他配上了兩聲冷笑,但面對市建局的壓迫,仍掩蓋不了內心的擔憂和憤怒。市建局現時的方案是在圍村原址蓋一個「保育公園」,而公園上則建起數幢私人樓宇。可是,黃大仙區已有數個大型公園如九龍寨城公園和摩士公園,再多建一個公園的目的何在﹖這不禁令人質疑所謂的「保育公園」只是個愰子,那數幢供給地產商牟取暴利的私人樓宇才是市建局真正的目的。更甚者,市建局聲稱能「改善居民生活」,要「與民共議」,而關先生卻道﹕

「改咩善啊﹗淨係叫我地走,都唔同我地傾既﹗」

關先生的說法正正證明了市建局所謂「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其實只是一番空話。

圍村外的地攤
作為成衣小販,即使比較少在圍村擺攤,關先生對於圍村外的地攤有著一套另類的看法。西邊街由活士多到姜毅理髮店有十多個地攤,地攤擺賣的貨品包羅萬有,由各類衣物、影碟,到書籍、玩具等,而且非常便宜。走進去,宛若置身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但對關先生而言,此處不僅帶有歷史意義,更是圍村重要的「商業區」,其便宜及實用的貨品能滿足附近街坊如東頭村的主婦的需求。遺憾的是,西邊街的地攤已是黃大仙,甚至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小販市集。關先生說﹕

「以前黃大仙都有幾多地攤小販流連既地區,但係依家淨番好少啦﹗衙前圍村係其中一個。」

又道﹕

「政府成日話我地阻街,但係街坊鍾意我地賣平野同合適既野,點會話我地阻街呢﹗」

關先生談及西邊街的地攤時,一再提到「為街坊服務」。今天香港愈來愈多一式一樣的商場,甚麼圓方、apm,盡是給富人逛的。而像西邊街這些真正「為街坊服務」的地攤則買少見少。其實,一如數十年前的新蒲崗,因為是工廠區,故有像關先生的小販服務工廠工人,黃大仙區以公共屋邨為主,其發展模式理應配合該區的基層和街坊,絕不應是現時市建局的方案,本末倒置,建數幢私人樓宇以「服務」地產商和炒家,黃大仙區的居民卻完全不能受惠。

只求一處居所
關先生一直在圍村安穩地居住了數十年,現在一下子被弄得茫然失措。工作時,他要拚命避過食環署的控告;回家後,又要面對市建局的不公。其實,他只求一處居所,安穩地生活,卻如斯困難。面對種種壓迫,關先生慨嘆了一句﹕

「香港,表面就風光,實則千瘡百孔。」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