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沒有比人道毀滅更好的動物福利政策嗎?

DSC07623

(獨媒特約報導)動物被人道毀滅一直備受社會爭議,然而將一隻健康的動物「人道毀滅」,扼殺其生存權利,又是否人道呢?政府數據顯示,去年政府在人道毀滅動物的開支約150萬元,而2010年及2011年則各為130萬元。不少人質疑此筆殺生費是否需要。面對社會對動物權益日趨關注,政府在動物權益方面又做了什麼工作?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怎麼對待動物。 (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and its moral progress can be judged by the way its animals are treated.)」。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政府一直未有對動物福利予以重視,遲遲未有定下長遠的動物政策。有動物組織表示,「與其每年投放百多萬於人道毀滅工作上,不如撥放更多資源去保護動物。」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每年將所捕獲或接收的動物暫放署方的動物管理中心4天,期間等待市民領養,並由獸醫評估其健康及其他狀况。若動物植有晶片,漁護署會根據晶片資料嘗試尋找主人,若主人不肯認領而動物「性情溫馴及健康」,則轉送有合作關係的動物福利機構安排市民領養,否則人道毀滅。而流浪貓狗被評估為「性情溫馴及健康」,同樣會轉送動物福利機構安排領養。而性情不太溫馴或有健康問題的動物,被獸醫評定為不適合領養,則只得人道毀滅。漁護署去年捕獲及接收的動物約7,800隻,百分之七十三最後被人道毀滅。而過去三年,漁護署人道毀滅了共約三萬隻動物,當中包括一萬九千多隻狗、七千多隻貓、二千多隻兔、倉鼠、龍貓及豚鼠等其他動物。作為愛護動物組織的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亦同樣採用人道毀滅。據愛協年報數據所顯示,2011至12年度,被人道毀滅動物有4,460隻。

不少動物組織一直批評漁護署的評估動物是否適合領養的機制欠透明,例如「性情溫馴及健康」是以甚麼標準決定等,而且大眾無法得知現時人道毀滅所採用的技術以及整個過程的情況。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NPV)執行主席麥志豪認為,高百份比的人道毀滅率表示政府的流浪動物政策十分之差,他認為人道毀滅是「不文明的做法」。他表示政府在人道毀滅方面欠缺透明度,沒有向公眾交代,市民不知道有多少動物會被人道毀滅、不知道人道毀滅的過程、不知道接收後會如何處理這些動物、不知道政府會否有長遠對策。另一方面,政府對所捕捉的動物的去向沒有清晰的指引。他認為政府根本沒有動物政策,在處理動物方面並沒有遠景,又表示動物對文明社會而言是重要議題。

愛協及漁護署的人道毀滅機制

愛協回覆獨媒表示,他們「會為動物注射大劑量麻醉藥,令他們沉沉睡去」,在動物「無痛楚狀態」下為其進行人道毀滅。愛協亦表示,主要是將一些受疾病或傷患困擾而不能治癒、具攻擊性或一些沒有足夠領養者的動物送往人道動物:

  • 「一些受疾病或傷患困擾,處於極度痛楚情況下,及不能治癒情況下......與其由得動物自然但痛苦地離開,獸醫一般會基於動物福利立場,建議幫這動物進行安樂死,讓他在無痛苦下離去。」
  • 「舉例,一頭有攻擊性,會襲擊人類的狗隻,基於社會責任,本會不會安排一頭能夠傷害市民的狗隻給領養,又不能將這樣有攻擊性的狗隻放回社區,而我們亦不認同把不能領養出去的動物長期關禁,因為長期關禁一頭動物也令他失去活動自由,亦得不到有質素及適當的生活。在這無奈的情況下,獸醫只好為這頭動物安排安樂死。」
  • 「有一些不具攻擊性,甚至適合領養的動物,尤其是唐狗,只是在沒有足夠領養者領養情況下,找不到出路,而不幸要遭受人道毀滅的安排。」

dog
每年有大量狗隻因各種原因被漁護署或愛護動物協會人道毀滅。(圖片來源)

獨媒向漁護署查詢人道毀滅的技術與流程,以及評估機制,並要求進入動物管理中心進行拍攝,惜署方截稿前仍沒回覆。翻查立法會會議紀錄,毛孟靜議員曾於今年四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人道毀滅動物作出提問。當時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書面答覆指出,漁護署有為「人道毀滅動物訂立實務指引,供相關的職員及獸醫依循」,而人道毀滅動物的過程「最少會有一名農林督察及一名獸醫」參與整個,並會為動物注射麻醉藥,注射部位則「一般會先在肌肉(大腿或臀部)注射,再於心臟注射」。

雖然麥志豪不認同愛協向動物採用人道毀滅的做法。但他要說些「公道說話」,相比漁護署,愛協在人道毀滅上有清晰的指引。對愛協而言,人道毀滅是無何奈何的做法。政府將動物分給非政府組織(NGO),但NGO不能無限量接收政府所捕獲的動物,因為它們的資源有限。「NGO又可以怎樣呢?」NPV直指問題的源頭在政府身上。

解決辦法:捕捉、絕育、放回
麥志豪認為,很簡單減低人道毀滅物動數量的方法就是「捕捉、絕育、放回」(Trap Neuter Release,簡稱TNR)計劃,但這需要政府有耐性和量度,透過替動物絕育的方法可減低牠們的生產。「過程是艱辛的,因為即時果效並不明顯」。他表示NPV亦推行類似的計劃,自零九年開始在黃大仙區推行,至今已推行四年多。觀察所得,流浪動物數量有所下降,而市民的投拆量亦有減少。其實政府應該放手讓動物組織進行此類計劃,同時政府亦需大力推動,並給予充足資源。他們相信任何市民都會支持。

政府在二○一一至一二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流浪狗隻TNR試驗計劃 ,在元朗、西貢及南丫島為試點,試行三年檢討成效。可惜計劃引起市民及區議員反對。近期在長洲推行流浪狗隻TRN試驗計劃。TNR藉由施以絕育手術,流浪動物無法繁殖, 從而減少流浪貓、狗的數量,遏止社區動物的繁殖。 愛協多年前實行TNR,有兩個計劃協助流浪貓狗,分別是貓隻領域護理計劃(CCCP)及社區狗隻計劃(CDP)。

另一方面,他認為足夠的宣傳和教育是相當重要,可以讓市民更清楚。最後他表示政府與其每年投放百多萬於人道毀滅工作上,不如撥放更多資源去保護動物。
保護動物,刻不容緩 。

參考資料:立法會十六題:人道毀滅動物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04/17/P201304170472.htm

記者:Alice、Feifei
編輯:方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