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填海累事 中華白海豚「家不成家」

填海累事 中華白海豚「家不成家」

(獨媒特約報導)現時,中華白海豚多在香港三個水域棲息,分別是大嶼山東北、西北和西部沿岸,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發現,近十年中華白海豚卻「家不成家」,這三區的白海豚總數10年內減幅逾6成,2012年的研究數字再創新低,由2003年的158條大幅減少至61條,情況觸目驚心。在2001至2012年間統計同時顯示,大嶼山東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總數跌了8成,去年被調查人員以國際認可的海豚統計法:「樣條線船上調查」 (Line Transect Boat Survey),錄得僅有4條海豚在該流域出沒。西部水域亦不遑多讓,10年前還有56條,直到去年只紀錄得17條,跌幅近7成。洪家耀嘆白海豚數目年年下跌,現時是牠們的「生死存亡之秋」。

港珠澳動工 白海豚無家

以近三年的資料比較,2010年在大嶼山東北水域出沒的海豚有7條,一年後稍升至11條,但去年急降至4條。而大嶼山以西生活的海豚在近三年不斷減少,2010年有33條,2011年少了5條,共28條,2012年更銳減至17條,短短三年間有16條海豚在大嶼山西面水域消失了。至今大嶼山西北水域的情況比較好,近三年都有輕微升幅,2011年比2010年多了4條,共有39條,而去年則錄得40條海豚。2010年還有71條海豚在大嶼山水域出沒,而去年只有61條,足足少了10條海豚。

HZMB-2 (HKDCS (c))

洪家耀認為海豚在港數目顯著下降,與港珠澳大橋最近展開的眾多工程不無關係。港珠澳大橋的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160公頃)在2009年12月展開,接送珠江三角洲及澳門的旅客到赤鱲角機場的海天碼頭亦在同年開業,大嶼山東北、西北和西部的海豚便深受影響。2009年全年在大嶼山東北、西北和西部錄得的海豚分別是5條、40條和43條,而2010年的數字是7條、35條和33條,一年間13條海豚離開了香港。有三個水域的白海豚飽受填海工程的燥音和水質污染影響,更兼有海天碼頭高速船行駛,導致牠們的活動範圍縮小,增加被船撞死的危機,部份海豚被逼遷離該水域。洪家耀指海豚搬離香港到其他珠江三角洲生活「絕非好事」,除了要與當地海豚競爭,要適應新環境外,他說「珠江三角的水質也不比香港的好多少。」港珠澳大橋中的珠海和澳門工程也同在2009年年底動工。

DSCF5028

漁護署早於2000年制定的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期望「中華白海豚可繼續以香港特區水域作為活動範圍的一部分,以及加強這個海豚種群在珠江口繼續生存的機會。」但該計劃的重點:在大嶼山西南部水域成立海岸公園,仍停留在紙面上。

鯨豚專家琳賽波特(Lindsay Porter)及鯨類及海豚保育機構(WDCS - 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在《救救中華白海豚Saving the Chinese White Dolphin》一文中已表示香港須建第二個海岸公園保育。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指出中華白海豚早在17世紀已於本港水域定居,是香港的老居民,極須愛護和珍惜。現時,中華白海豚受香港法例第 170 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及第 187 章《動植物(瀕危動植物)條例》保護。

海岸公園「遠水不能救近火」

洪家耀質疑路政署在2009年的港珠澳大橋環境評估報告中,承諾以大、小磨刀洲水域成立海岸公園作補償,然而近10年大嶼山的海洋生態急劇惡化,該海岸公園卻只在填海工程完結時即2016年才成立,他謂「白海豚可能未等到海岸公園完成已走光死光。」洪家耀又指政府部門不協調,不同的工程倡導者(包括機管局、土木工程拓展署與路政署等)都有計劃在在北大嶼山「移山倒海」,大、小磨刀洲和現有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附近填海,包括牽涉650公頃的機場第三條跑道、300公頃的龍鼓灘、小蠔灣(150公頃)、東涌東新市鎮發展填海工程(120公頃)、欣澳(100公頃)等填海工程,等於「舊債未償,新債又起」。2009年的港珠澳大橋環境評估報告指興建約160公頃的人工島(相當於6個維園),是唯一可行的選線方案,同時大橋施工及營運,長遠不會破壞區域的水質,工程帶來的塵埃與噪音也不會對鄰近環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後果。

Map (HKDCS (c))
圖:建議的海岸公園範圍

大嶼山水域環境承受力達臨界點

他憂慮白海豚能否在港繼續生存,並形容在過去自大嶼山赤鱲角機場興建以來,政府已經或準備「挪用」白海豚的家園近3,000公頃,足有158個維多利亞公園般大,直指大嶼山水域的承載量不勝負荷,已達臨界點。因此洪家耀代表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建議當局立即於大嶼山西部及南部水域落實成立海岸公園,先落實保育措施,改善香港西部水域海洋環境,暫緩多個在大嶼山以北水域的填海工程;敦促路政署重新審視港珠澳大橋各項工程對白海豚的影響,並積極與其他部門合作制定適切措施,如限制大型工程船的停泊位置,或降低今年展開的香港接線工程打樁工程所帶來的噪音滋擾;協調不同工程倡導者(包括機管局、土木工程拓展署與路政署等)及其他政府部門(如漁護署、環保署和海事署等)進行「累計環境影響評估」,如在北大嶼山進行整體「策略性環境評估」,及以中華白海豚作指標物種,審視該水域的環境承載能力,履行當年環評報告表明大橋工程不會顯著影響海豚在本港水域生活之承諾。

洪家耀稱中華白海豚快要從香港消失,在政府「經濟行頭,無視保育」的發展方針下,絕不是危言聳聽。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海洋生態環境中,在生物鏈處於最高消費者的角色,沒有其他天敵。因此牠們身體驗出的高濃度污染物(重金屬或有機化合物),即顯示香港海洋生態污染的嚴重性,亦使免疫力低的海豚寶寶被哺以母乳時容易夭折,出生率因而下降。而且各項工程造成的噪音影響牠們捕獵和社交,令海豚身心受壓。同時,牠們面臨棲地消失,以及漁業誤捕等問題。多年來,這些直接或累積的因素,都實在威脅著海豚的存亡。

編輯:謝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