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進步的《狂舞派》

進步的《狂舞派》

圖為編輯所加

「做人冇夢想同條咸魚有乜野分別?」是周星馳《少林足球》的主要對白。最後周星馳靠在超級盃決賽擊敗邪惡的魔鬼隊實在他那普及少林武術普的夢想。但過程當中,卻試過令山西豆腐隊「波皮都摸唔到」。競技運動就是這樣,你的成功就是建基於別人的失敗。《少林足球》雖然勵志,但還是脫離不了將世界分成贏家和輸家的框框。

《狂舞派》卻跳出了這規範。BOMBA最後將自己的表演昇華到另一個層次,一定程度上是因為ROOFTOPPERS的啟發,故事最後亦沒有交待誰是冠軍。兩隊的競爭性質,不再是分清楚誰是成功誰是失敗,而是互相砥礪,提升舞藝的層次。這種表述可說是對競技運動那種成王敗寇的邏輯的當頭棒喝。

再加上故事中太極、各種街舞、以至是中國舞各有自己的知音。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成功不建基於失敗,差異不代表不平等,這跟我們日常在資本主義中那種你死我亡的競爭,和單一的成敗標準完全兩回事。作為競技運動的愛好者,我又被提醒了它複製和鞏固社會現狀的功能。當然,要挑骨頭的話還是希望REBECCA不用靠成為「動漫寶寶」的冠軍以肯定自己,但這對整齣電影所透露的意識影響不大。

除此之外,小弟覺得戲中最後的一場舞蹈亦有強大的進步意識。舞藝我不會看,但那齣舞蹈的編排根本就是一種傷健共融的實踐。早前中學文憑試放榜,曾芷君的佳績獲大書特書。但大家其實都知道,這個社會基本上還是將傷健人士放在「隱形」的位置。這齣電影是否能引起人關心傷健人士就業配額制等議題?除了四年一次的傷健人士奧運會外,傷健和智障人士的運動何時才會進入公眾的視野?

當然,電影不同現實。理想世界還是要由我自去創造出來。究竟「為了實現這理想世界可以去到幾盡?」

恕我慚愧,因為我仍然會喜歡看著敵方球員/球迷因輸球而失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