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無聲飯局

1081268_10153169896760515_217178916_n
圖:為了讓健聽者感受聾人的生活,參加者都要戴上耳筒,以手語「落單」。

(獨媒特約報導)以往接觸聾人,通常由健聽人士主導義工活動,服務聾人。由聾人餐廳有情有意舉辦的「無聲飯局」,一反「傳統」由聾人主導,帶領健聽參加者進入無聲世界,用手語﹑笑容作為溝通工具。

記者於8月3日(星期六)參與是次活動,在場約有四十人。以年青人為主,亦有人邀請家人一同參加。參加者需戴上耳罩,禁止以書寫﹑做口型傳話。以往聾人受制於失聰,大多擔任後勤工作而喪失與社會接通的渠道。透過「無聲飯局」,聾人運用各種才能,成為健聽人士中的「小領袖」。

參加者仿如置身在圖書館,不敢說話。偶爾有一些年青人大笑,立即被注視,仿佛成為「異類」。過程中,參加者要為旁邊的人點菜,稍一記錯手語或不留心,就有可能點錯食物。起菜時,有參加者發現缺少餐具,順手呼喚侍應生前來。但當侍應生來到,卻「口啞啞」說不出自己需要甚麼,只好指手劃腳。看得聾人員工哈哈大笑。

不需要言語的「溝通」

由於全程只能以手語及肢體語言溝通,必須全神貫注望著對方才可以了解傳遞訊息。反觀日常生活上,我們依賴聲音,有時會邊聽聲音邊做其他事,根本沒有留心。原來,當親眼看著對方說話,可以表現一種尊重。用手輕拍對方,遠比呼叫來得更有親切感。因此,在是次飯局中,即使與素未謀面的人編在同一檯,各人也很快打成一片。

1082760_10153169896815515_1150164403_n
圖:參加者需透過不同遊戲,感受無聲世界的溝通方法。

平日都在辦公室工作的何先生,因為女兒邀請而參加。本來只是想吃一頓晚飯,現在卻有不少反思。從前的人對聾人認識不多,年輕時曾學習手語,因母親反對而停學,更反問他:「好學唔好點解要學『啞語』?」身邊有朋友學習手語,同樣被家人打擊,反問:「妳唔驚第時嫁個老公係啞?」經過是次體驗,何先生發現聾人也有獨特專長。佩服他們猜到健聽者「雞手鴨腳」的意思。他說:「今次我要用手語重複問聾人問題,我終於明白他們日常生活的不便與無奈。」

從事社福機構的Harry,平常也有做義工,過往亦曾參與失明體驗--「黑暗中對話」。舊公司有弱聽同事,雖然想了解他們的處境,但不黯手語而無法溝通,使他有興趣參與無聲飯局。他認為聾人除了聽覺較弱,其實與常人無異:會笑﹑會開玩笑﹑會服務顧客﹑甚至弄甜品。「與其說,我們包容﹑令聾人融入社會,倒不如說我們好好認識﹑融入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的困難。」他計劃將手語套用於工作上,在中心開設興趣小組推廣手語應用。「有時根本不需要言語溝通,只是我們過於依賴言語而忽略了。」

「共融」=健聽+失聰

記者訪問餐廳市場總監羅頌恩(Gladys),問及聾健同事平日相處。她說,如果到一間普通餐廳用膳,遇到不滿會說「搵你經理嚟」;但如果到聾人餐廳,客人遇 到不滿會說「搵個聽到嘅過嚟」,無疑令健聽同事承受壓力。Gladys解釋:「有些客人不知道侍應生為聾人,如果遇到不滿時便將責任推諉在聾人聽不清楚。健聽員工又成為了客人的『出氣袋』,有時甚至不知聾人與客人之前發生甚麼事也受到牽連。」

另外,客人會因為「聾人餐廳」慕名而來,自然忽略了對健聽同事的關注。聾人與健聽人士一起做同一件事,如果聾人做到,會比健聽人士得到更多掌聲及讚賞。Gladys認為真正的「共融」是建基於平等之上,因此除了令聾人跟健聽者有共同薪酬,健聽者跟聾人的禮待亦必須相同。

1081100_10153169897575515_137860279_n

編輯:方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