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海洋公園大肆宣傳小企鵝出生 實為保育反面教材

海洋公園大肆宣傳小企鵝出生 實為保育反面教材

圖:海洋公園「南極奇觀」展館,取自海洋公園網頁。

(獨媒特約報導)海洋公園冰極天地於2012年開幕,引入企鵝、海象、北極狐等極地動物。園方前日(2月10 日)對外公佈,2013年有21隻小企鵝在樂園內誕生,繁殖數字為歷年最高,讓企鵝總數量由74隻增至現時約98隻。其中小國王企鵝「Miracle」近日成為熱話,去年Miracle出生前五天,父母失手跌破企鵝蛋,蛋殼破損達3成,園內動物專家團隊最終改以人工孵化。雖然Miracle性命得保,但事件顯示長期被圈養的動物,容易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保育的意義成疑。

真假企鵝蛋 海洋公園自豪

海洋公園表示,Miracle父母缺乏孵蛋的經驗,不小心使蛋從腳掌上滑落,蛋殼破裂。蛋殼破損會令胎兒保護不足,造成脫水,為保小企鵝生命,園方「以假亂真」將真蛋送到以膠飯盒、濕毛巾造的人工孵化器,,再將仿蛋放回企鵝巢中,直到小企鵝出生才交給企鵝父母。對此,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高興地表示「很感謝動物護理員和獸醫及時與悉心照顧,小企鵝成功地在孵化器中出生」。

企鵝慣以群居生活 人工環境喪失習性

雖然Miracle事件可能只是個別企鵝缺乏經驗所致,但人類的確需要重新思考人工飼養環境是否適合野生動物居住。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以海豚為例,人工圈養的海豚夭折率比野生海豚高,因為人工環境的活動範圍始終不及野外,加上人工環境人多、嘈雜聲不斷,對動物造成壓力。企鵝在海洋公園居住的「南極奇觀」正是開放式空間,企鵝們在生活同時被觀賞,參觀者的談話歡笑聲或會令牠們於繁殖過程中分心,造成「破蛋」意外。

洪家耀續稱,例如中華白海豚群體中,雖然照顧小海豚的角色多是海豚媽媽,但其他海豚仍會幫助海豚媽媽照顧初生的小海豚,輪流將小海豚托出水面,慢慢讓牠學會游泳,但放諸人工環境卻令小海豚失去同伴的協助。海洋公園一般為保護新生小海豚會採取隔離措施,將小海豚及海豚媽媽與其他海豚分開,當海豚媽媽缺乏經驗時,多是護理員直接照顧小海豚。

同樣為群居動物的企鵝群一般以數百至數千隻所組成,大多會互相照顧,如繁殖季節時為了抵禦低溫各風,雄性企鵝會擠在一起並輪流到外圍「站崗」,但園內環境狹小、企鵝數量不多,加上園方習慣高度照顧動物,或會影響牠們的習性。


圖:海洋公園「南極奇觀」展館,取自海洋公園網頁。

保育?商機?

海洋公園以人工方式幫助企鵝孵化,同時帶出了人類過度保育的問題。洪家耀直指自然保育的目的是維持自然生態的平衡,不應過度干預,造成再次失衡。人類活動造成的瀕危物種確實是有需要進行人工繁殖,有助海洋生態重返平衡;而動物亦會因自然界物競天擇而自然死亡,這是進化過程。但人類面對這種情況,不斷以人工方式繁殖野生動物,同時又將牠們圈養在人工環境中,違反自然常態。

園方聲稱引入企鵝是為海洋保育,事實上根本沒有考慮企鵝的生態需要。「南極奇觀」場地狹小,最多只能容納120隻企鵝,氣溫達8至10度,與企鵝常居的零下30度冰天雪地相差甚遠。園方一方面不能為企鵝模擬一個與自然環境相若的居住地,另一方而卻積極繁殖,如往後每年約20隻小企鵝誕生,數年後出生的小企鵝或無處容身。「冰極天地」館長黃永康表示,若企鵝數目高於樂園能容納的數目時,或會與日本等地的水族館商討,將部份企鵝送出去或交換。園方明知不斷繁殖會導致南極館有「鵝」滿之患,仍繼續過度干擾企鵝生態,是真正為了海洋保育,還是看中牠們帶來的商機?

最長壽熊貓佳佳 依賴護理員生活

大熊貓佳佳的可愛模樣深受香港人喜愛,但原來牠今年已經35歲,與人類105高齡相若,是全球圈養大熊貓中最長壽。牠於樂園內尤如大明星,有專人服侍其起居生活。佳佳在1999年來到海洋公園至今已15年,已經習慣生活在護理員的照顧下,園方表示日常護理中,佳佳會讓工作人員幫牠滴眼藥水,更主動配合量血壓。而護理員亦會製作以竹葉和纖維製成的餅乾,讓她能進食足夠的纖維以保持健康。佳佳最喜愛的「玩具」是一個麻布袋,常在後勤設施裏裹著它在地上滾動。驟眼看,佳佳的確是「好食好住」,但同時亦反映佳佳從飲食到運動都依賴護理員,習慣配合人類生活,失去野生熊貓的習性。

海洋公園圈養野生動物,再一次成為動物保育的反面教材。就如「港孩」一樣,長久生活在高度人工照顧的環境下亦會使被圈養的野生動物變得依賴人類而生活,失去面對困難的能力,使牠們難以重新適應「弱肉強食」的野生環境,這是愛牠還是害牠?

編輯: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