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何謂黑心食品(一)?從不發霉麪包說起

家中有麪包機,每晚睡前會機動式為翌日早餐準備。但三月的某天家中欠缺酵母,只好翌日到就近的超市購買一包四個的嘉頓牛奶餐包。餐後,因為工作關係離港五天,但吃剩的又忘記放進冰箱。就這樣,麪包就在最潮濕的季節,存放了五天。回港後發現麪包沒有發霉,摸不著頭腦,於是又在好奇心驅使下,做了個簡單實驗。

將吃剩的麪包和自家製麪包一同再存放多四星期。結果發現,在每天濕度高達90%的初春,和氣溫維持在攝氏十五到廿度(營養、濕度和溫度仍三個黴菌增生的必須條件),把兩者放存放共五星期,除了水份被抽乾外,兩者一樣是沒有發霉。在濕度極高的情況下竟可以放五星期都不發霉。於是,筆者再進一步比較食品添加劑。

牛奶餐包的添加劑編碼:E300、E927a、E491、E535、E1520、E471、E481,E482、E330、E282和E1100。

自家製麪包中的添加劑:由於所有成份都是盡量選擇簡單天然的,如沖繩海鹽、extra virgin olive oil、未經漂白的高筋䞛粉等,希望將添加劑含量減至最少。唯一發現含有添加劑的成份,是混在酵母中的乳化劑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 Sorbitan Monostearate(下稱E491)。

E491的作用是將水和油脂揉合,和使麪包柔軟和延緩老化。其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生長阻滯,如大量攝入可能會導致膽管和肝臟腫大。(1)

鎖定了是酵母中的乳化劑「作怪」後,再嘗試比較慣用的酵母,和另一個添加了沒標籤乳化劑編碼的日本牌子酵母。

於三天後發現,用後者發酵的麪包,肉眼開始看到青黴菌的增生。

然而,筆者並非專業的化驗人員,亦缺乏專業化驗知識,實驗結果只是透過簡單的測試,因此不能斷定麪包不能滋生青黴菌的元兇就是E491。不過食品添加劑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要延長食物的壽命,這點卻可以肯定。故此,以下再簡介麪包公司廣泛使用的另外一些常用添加劑。

丙酸鈣 Calcium propionate(下稱E282)

E282能夠停止青黴菌在麪包中繼續繁殖,即是控制黴菌的增生。此外,E282是惡名昭彰的防腐劑,是導致兒童多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俗稱「過份活躍症」)、侵犯行為和容易疲勞等有關的眾多食物添加劑之一。(2)

從經濟角度上看,長期食用含有添加劑食品而導致ADHD、過敏症、易於疲倦和暴躁等而要處理多種健康問題的一系列售後跟進,例如有嚴重副作用的Ritalin、行為干預、以及教育療法、推廣ADHD的認識和治療的學習發展中心等的這些種種,本身就是一個金礦。

以治療ADHD為例,就有包括各種醫藥治療如有嚴重負作用的Ritalin和Adderall。於過去十五年,合法的Ritalin產量增加至1700%,而治療ADHD的安非他命藥物Adderall,其產量也提高到3000%。(3)

對藥廠而言,Ritalin和其他相關藥物市場的年產值高達十億美元,(3)加上食品添加劑每年的投資額,就已經高達二百億美元,這整個產業鏈就蘊藏著無限商機。

作為經濟主道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些商機又怎會任由它溜走?

從黑心麪包的演變了解今天的麪包(製品)

在十三世紀開始,黑心䞛包就一直是英國人最擔心的食品安全問題。(4)

當時,麪包是英國人的主食(staple food)。有錢人可以負擔較優質的全麥麪,而窮人只好吃粗糙、末經篩選的家庭麪包,而更窮的工人階級,就只能吃折騰腸胃的馬麪包(Horse Bread)。

然而,當時的階級觀念非常嚴重,人人都希望吃到有錢人吃的麪包。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平價的黑麥麪包是低下階層的象徵,只要能把劣質麪包看起來亮白和高級,人們亦不介意麪包加入鉀、鈉和氨,特別是有增白功能的明礬(硫酸鋁鉀,E522)。

什麼是明礬?明礬有漂白麪包之功能。自文藝復興時代起,麪包師傅就已經開始使用。

明礬是從沉積岩提取出來的。食用明礜會導致胃灼熱,長期食用會造成消化道兩端出口閉合。亦由於得難消化,會導致腸道中的排泄物形成硬塊,阻塞腸道。

即便如此,作為固化劑、膨脹劑、穩定劑、抗結劑和染色料並含有毒性的明礬,不但沒有被禁止,反而仍在國際上如美國、歐盟成員國、澳洲、新西蘭、日本、內地和本港等合法使用。(5)

根據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於二零零九年一份關於本港含鋁食品(硫酸鋁鉀是鋁元素的一種)的報告指出,作為固化劑、膨脹劑、穩定劑、抗結劑和染色料等的食物添加劑普遍含有鋁質,(5)而鋁會導致生殖毒性(包括引致睪丸病變和影響妊娠期長短)、發育毒性(包括導致幼兒的夭折率上升、發育遲緩、成熟期延遲和神經發育受損),和可能與老人癡呆症有關等問題。

而對幼兒的影響方面,鋁會對發育中的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而根據文中統計顯示,現時香港的明礬,除了大多使用在加工海蜇和醃製食品時用作固化劑外,仍會用於烘焙食品和蒸包/糕,當中烘焙油炸食品、蒸糕、油條等,並且含量極高。

除了食品之外,明礬亦有加入本地的食水中,作淨化功能。(6)

從黑心食品的演變了解今天的黑心食品

黑心食品,大概始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圖中描繪倫敦一女孩於1855年在購買有毒糖果的情況

迅速發展的工業化愈來愈分隔食品的原產地與銷售地,提供了很多造假的可能性。加上中世紀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品質監控體系已經逐漸衰亡,政府或因為貪圖自由市場帶來的利潤而採取不干預政策。因此,過去的二三百年裏,英美國家陸續有一系列的黑心食品營商文化,例上述明礬的麪包、一八一八年英國把黑刺李葉子煮過、烘烤、揉製、乾燥,再用醋酸痛染色的假綠茶(是冒充上等中國綠茶啊)、一八五六年紐約餿水奶醜聞(先用酒渣餵飼乳牛,後用污水稀釋牛奶,再添加澱粉增加牛奶濃度,導致了八千兒童死亡)、美國防腐劑醜聞(美西戰爭中,大批軍人因食用添加了硼砂的牛肉而死亡)、一九零四年芝加哥黑心香腸事件、一九七零至一九八五年美英的添加劑事件等,實在不勝枚舉。

黑心食品是工業革命的畸形產物,每個國家於不同時期,都以不同的模式運行。當今有著二三百年黑心食品歷史的英美飲食(事實始於更早。羅馬時代已有把鉛加入葡萄酒裡,作為防腐劑和使葡萄酒變得更甜),(7)到了今天已可以說是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大部份食物添加劑像是E282、E491、E522和E1520(丙二醇 Propylene glycol,被列入美國全國衛生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的風險名單中。硏究顯示,E1520可能會導致腎衰竭、中樞神經性抑鬱、肝損傷等,也是一種致畸劑。美國曾發生召回所有含有該添加劑的醫療制品事件,但是至今仍被許可使用在食物中)明明有害但卻合法,(8)並以科學改良的名義添加到食物中。

事實上,所謂的「被認為是安全」、「安全劑量」等這些話語根本不足為信。因為基於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吞進肚子的毒物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沒有毒性的食物又何來需要監控?可免則免才是最重要。

那我們香港對食品添加劑的情況又如何?

食環署於二零零四年七月制定了《二零零四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修訂)規例 》,規定業界必須標示食品添加劑的用途、類別、名稱、編號等資料。根據新例,若零售、批發或入口商出售標籤未符合法例要求的食品,一經定罪,最高罰款五萬元及入獄六個月。(9)

我們再看看零八年修定後沿用至今,聲稱印製了十萬本袋裝的《食物添加劑消費者指南 》。

原先,筆者本想看看上述四種強毒性添加劑在本港的合法性。但由於《食物添加劑消費者指南 》中所有食品添加劑只供一般參考之用,不被視為可在本港合法使用的添加劑名單。因此,筆者只好從簡介中的字裏行間,了解一下政府對添加劑的取態。

文中指出,《食物添加劑消費者指南 》的目的,是希望「有助消費者識別預先包裝食物內的食物添加劑。在些人士對某些食物添加劑敏感或有意避免進食某些食物添加劑,小冊子對他們尤其有用」(十分累贅的陳述......)。

食物添加劑的背景:

「食物添加劑對食物工業十分重要,有助確保食物安全,改善食物的穩定性、味道、顏色、外觀及延長貯存期,從而減少浪費食物。」

食物添加劑的作用:

「不同的食物添加劑有不同的用途,其中不少添加劑可以:
• 使食物更美味可口
• 使加工食物的外觀更為吸引
• 更有效地保持食物的質素或穩定性
• 保存食物,假若這是延長食物貯存期最可行的方法
• 提高食物安全
• 減少浪費食物」

文中首要位置,就寫了「食物添加劑對食物工業十分重要」,即添加劑對該行業及其發展來說,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接著,「確保食物安全......從而減少浪費食物」,其潛台詞是說,食物添加劑是為了重要的食物工業發展,以及確保食物安全等,但大眾市民之飲食安全,卻似乎不在重視的範圍之內(這點下面再述)。

再看看指南對添加劑用途的描述。為使食物可口、外觀、質素、穩定性、延長食物貯存期等,而「減少浪費食物」,卻只被置於末句。再往下看,便是廿三個類別添加劑的一覽表。

然而,關於添加劑的毒性和潛在危險性,除了在食環署推廣「食物添加劑 - 安全與危害」的網頁有簡單提及過之外,指南內其實完全沒有觸及。(10)既然無法從指南中認識添加劑的毒性和潛在危險性,消費者又怎能「識別預先包裝食物內的食物添加劑」?又既然無法識別,「對某些食物添加劑敏感」的「有些人士」來說,究竟如何「避免進食某些食物添加劑」?

事實上,添加劑提高了食物安全,是完全不同於提高了食用者的飲食安全。

所謂食物安全,在食品添加劑的層面來說,其涵義一般是指透過添加劑使食物狀態趨於穩定和延長貯存期。儘管使用添加劑如E282、E491、E522和E1520,能使食物本身抗腐壞和延長貯存期,即令食物「安全」了,但上述添加劑本身就含有大量化學毒性,那對於食用者而言又怎能說是「安全」?既然食物已經不安全,「減少浪費」了不安全的「食物」,根本就毫無意義(或許可能適用於戰亂飢荒的世代裏)。而更最要的是,提高食物安全重要,還是提高食用者飲食安全較為重要?

另一方面,在政府對執行法例的回應上,即使業界售賣標籤不合格的食品,亦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故當局仍不能勒令其停售,只能作出檢控。(11)換句話說,該法例的制定,只是政府對添加劑標籤的法律規管,而並非政府對添加劑在大眾健康飲食安全上的關注。

最後,筆者認為該小冊子的功能純粹是列表而並非指南,因為消費者只能據此簡單地認知卻無法「識別」添加劑(「別」有辨別、鑒別之意)。加上倒行逆施的描述和政府的回應,盡顯政府對添加劑的取態。因而,上述四種強毒性添加劑的合法性,相對顯得完全不重要了。

結語

作為主食的麪包,從前的英國人必須要對它們的成分瞭如指掌。在中世紀時,麪包師傅必須在出售的麪包蓋自己的印章,一旦違法便很容易查出誰家的麪包,亦因此有效遏止許多弊端,因此商人都不能太過猖獗。然而時至今日,麪包已再不是主食,加上一直以來很多關注消費者飲食安全和權利的法例實施,但是今時今日的麵包商卻似乎更變本加厲,只要看看僅四個嘉頓麪包就用上超過十種添加劑的情況,消費者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理解了黑心食品的歷史,就能理解到今天作為歷史延續的黑心食品的定位;理解了其定位,就能了解到黑心食品的真正猙獰面目 - 貪得無饜。市場愈大,貪性愈重。為求利益,基本上沒有時間和國界之分。個人的貪婪,配合自由貿易、國家不干預、市場就是上帝的政策,只要乎合經濟利益,黑心食品仍會繼續肆虐。

奉行自由市場經濟的香港,黑心食品的本質看清楚了嗎?

註:
(1)莉蓮里基(Lillian Reekie)《真相》P.56
(2)莉蓮里基(Lillian Reekie)《真相》P.46
(3)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反對完美》P.58
(4)碧威爾森《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P.86-109
(5)連結
(6)連結
(7)碧威爾森《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P68-69
(8)莉蓮里基(Lillian Reekie)《真相》P.50-64
(9)http://www.cfs.gov.hk/tc_chi/whatsnew/whatsnew_fstr/files/ins_list_num_o...
(10)連結
(11)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news3.cfm?File=20070511/news/gwm1.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