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止戈為武──這不是武力,是暴力

止戈為武──這不是武力,是暴力

文:黃誠傑(中大中文系三年級生)

中國古代對「武」字的解釋,是很有意思的。

東漢的《說文解字》曰:「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作者許慎用了楚莊王的說話——「止戈爲武」解釋「武」字,那我們先看看楚莊王的故事。

據《左傳》,楚莊王當時在邲打敗了北方強國晉,成就了霸業。當時他的臣子就進言:「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京觀」是古代戰爭的一個習俗,把敗軍的屍體堆成一個山丘,以顯軍功。楚莊王便反駁:「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他認為,從文字上,把「止」和「戈」合起來才是「武」,意即止息紛爭,才是真正的武力,《說文》正是引了此說法。

然而,後世多有學者指《說文》的解釋是錯誤的,古文字中的「止」是象形字,指的是腳趾,有前進的意思,沒有「止息」之意。所以「武」指的是「持戈前進」,意思就是征戰。

在文字學的角度,也許《說文》是錯的,但許慎引用「止戈爲武」作解釋,其實是能反映當時的人如何看「武」字。最崇高的武力,不是要使對方畏懼,使對方屈服,而是停止彼此的紛爭。

當你看到影片中,警察主動推前,對拿著傘的示威者,用警棍打得頭破血流,而一堆官員和議員跑出來解釋,那是「適當的武力」,小編只想說:「止息紛爭的,是武力;激起對立的,不是『不適當武力』,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