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何謂美的真諦?│消費主義下對美的迷思

何謂美的真諦?│消費主義下對美的迷思

看到一個關於民族文化傳統的節目。黑牙族部落以牙齒越黑越美、泰國北部長頸族,繫上頸環是美、非洲土著唇釘銅片是美。在我們眼中,黑牙,你大概沒有刷牙吧?過去歷史發展,中世紀西方曾有這樣的看法,白皮膚是美,因當時膚色黑是勞動層。

依賴消費來建構身分

時代轉變,曾有段流行古銅色皮膚時期,古銅色代表有資本去遊歷,盡是椰林樹影,沙幼水清,陽光與沙灘,懂得享受生活。消費為了達到建構身分、建構自身的目的。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消費品判斷他的社經地位。當人從消費中認清自已在社會階級的定位後,如何生活、消閒,維持自己與眾不同成了他的關注點。

法國學者布希亞認為消費是對符號的操縱,符號與商品共同產出。身體,是人唯一有形的表徵。人消費,力求不同於他人,聰明的成衣商把中碼改細碼,人穿得合身就莫名其妙地興奮。

美貌迷思的社會規訓 誰規範了美?

容貌、身段,將女性身體定下「美」,以作女性價值判斷的重要標準。社會上充斥著女性身材的貶詞,「甲組腳」、「豬扒」、「機場」等。人們對女性的期望接近完美,女性致力改變外表、體型,以達至近完美的身形體態。身體超重被視為道德及人格缺陷的表現。

曾有外國電視台製作「整容真人Show」,為相貌平凡的參賽者變身,營造「變美了,生活也美好」。中國更有「中國第一人造美人」比賽。整容對她們來說,是自我身體採取自主權的表現。整容是一種改善生活的途徑,對增強個人自信、改善人際關係有幫助。如是誕生了「整容王國」、變靚團出發首爾。公開整容,削鼻骨手術、豐嘴唇、打 Botox瘦臉與抽脂,整容由不見光,變成簡單美容術,商機滿載,亦顯示女性思想行為的轉變。美貌迷思被社會規訓,標準亦趨一致,成為新一代美麗趨勢。究竟,誰規範了美?

消費慾望悄悄進入你的意識

媒體讓人再消費,廣告商重視分析人的消費行為營銷,成績可觀。你以為消費機會是平等的,你錯了。走到街上,避得過戶外的大型瘦身廣告,逃不了地鐵扶手電梯至月台的燈箱,訊息甚至到達你家,逃不了,避不了。英國學者邁克•費瑟斯通曾說:「在消費文化中,軀體被認為是快樂的載體。」人若然離不開電視、電腦,媒體廣告就悄悄進入你的意識,燃點消費慾望,現代化所需的價值成為消費主義的文化霸權。

不對等的消費遊戲 是自身的解放還是對社會價值屈服?

商人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媒介宣傳、相關產品促銷效應、大包圍割價傾銷等,大力影響消費資訊和行為。消費遊戲的主導權在商人手裏,這顯然是一個不對等的遊戲吧。整容、真人show,「寧捱刀,好過樣衰。」、「樣醜沒男朋友,被人厭棄……」、「變靚「左」等於有自信、有人追。」,一字一淚,商人廣告植入新價值觀,整容正常化,商品化,消費主義大行其道。企圖讓人相信,失敗受挫是因我們沒有擁有一張漂亮的臉。誘使我們消費,買其服務。人類也就把自己變成商品,以高價改變自己的樣貌身材。如是不斷鼓吹消費,搵錢,再消費,這彷如女性自身大解放,還是女性對社會價值的一種屈服?

這個美可以帶來嚴重後果。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者嘉芙蓮‧摩根認為﹕「整容和自我創造扯不上關係,整容只是女性對美貌體制的順從罷了。」事實上,選擇整容的女性除了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亦要付上沉重的心理壓力。女性,曾否為添女性美而長時間穿高跟鞋,腳跟、腰背痛?女性受了身體皮肉之苦及潛藏危險,時代的變遷有否改變社會束縛?

何謂美

醫生不猶疑,健康就是美。美,可以是任何形狀、任何顏色、任何年齡。美在背後有不同的想像及演繹。美可以是擁有自由、有權選擇自己人生、一個思考空間。值得探討的是,我們要積極跟隨主流,還是進一步探索社會上的非主流思想?

鍾紹瓊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鍾紹瓊-Chung-Siu-King/820710584641842?ref=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