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教宗方濟各就任兩週年 —— 改革尚未成功,教會仍需努力

教宗方濟各就任兩週年 —— 改革尚未成功,教會仍需努力

本年三月十三日,乃教宗方濟各就任教宗兩週年。兩年前,方濟各步出聖伯多祿大教堂的陽台,隨即令人眼前一亮。兩年間,其大力宣揚神貧、儉樸、包容、憐憫等信息,革新教會形象,並力求教廷改革。其一舉手、一投足,皆成為世界焦點。其有關同性戀的言論,甚至獲《明報》頭版報導。有教會人士稱之為「方濟各效應」(The Francis Effect)。但同時間,有右翼和保守派人士批評教宗但求討好群眾,摒棄原則;亦有自由主義者及左翼人士批評其口惠而實不至。本文將略略探討並評斷過去兩年內,教宗方濟各之種種言行。

原則不變開新局

教宗由取名方濟各(Francis)起,已經奠定其牧民焦點。教宗解釋取名方濟各,乃因為其好友巴西主教Claudio Hummes樞機在其當選一刻,低聲在其身邊耳語:「不要忘記那些貧窮人。」聖人方濟各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本為貴族之子,後摒棄財富,安貧樂道,並創立修會,宣揚神貧理念。傳說有謂,聖方濟各某次在一間破爛教堂祈禱時,聽到上主說道:“Francis, rebuild my Church which you see, is falling down.” 聖人隨即動工,重建眼前的破教堂。但後來聖人發現,上主不是要其重建眼前教堂,而是整個教會(The Church)。教宗取此聖名,乃要繼承聖人未竟之志。

教宗透過不少行為姿態,嘗試建立模範,教導信徒如何生活簡樸,關懷大眾,並關愛處於社會邊緣者:例如其選擇住在梵蒂岡的宿舍聖瑪爾大之家而非教宗府、主動親吻患了神經纖維瘤病者、擁抱殘障男童、在菲律賓安慰受風災打擊之女童,以及為囚犯洗腳等等。

其中,教宗對同性戀者之態度,最獲世界關注。教宗訪問巴西時,被傳媒問道有關同性戀者的議題,教宗回應謂同性戀者應獲融入社會,並說道:“If a person is gay and seeks God and has good will, who am I to judge?” 往後教宗也數次論及此議題,例如強調父母應該接納同性戀孩子。亦有媒體報導,一位西班牙變性人被當地教會排斥,於是寫信給教宗。教宗親自致電該人士,並在梵蒂岡與其會面。至於在離婚議題上,教宗也多次表示教會應該接納離婚人士,反對將其排拒於外。

然而不少左翼人士批評,教宗雖然採取較為開明之態度,但無改變教會基本立場,是做show多於真改革。教宗堅決反對同性戀婚姻及墮胎,並多番重申教會重視一夫一妻之家庭價值。例如在菲律賓,教宗批評所謂「意識形態對家庭之殖民」(ideological colonization of the family)。今年年頭,斯洛伐克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舉行公投,教宗公開表示反對。

確實,教宗並無改變任何信理,教會的立場始終無變。然而稱之為做show,乃忽略了語調(tone)轉變對教會而言其實非常重要。同一套道理,用何種語調、方式(approach)講出來,效果可以大相徑庭。同樣反對同性戀婚姻,但牧者可以選擇多番批評同性戀者、惡言相向,也可選擇關懷包容、尋求對話。重申道德標準,但以關愛取代嚴格批判,足令教會變得更有人性、更包容。此外,教宗以「貧窮」為牧民焦點,用較多時間關心貧困者,也令不少地方教會跟隨其後,重提信仰之社會幅度。如此轉變,非常真實。

此外,家庭議題之改革,也不是教宗一人「話事」。上年教宗召開世界主教會議第三屆非常會議(Extraordinary Synod on the Family),由開明派德國Walter Kasper樞機主持,推動教會內家庭牧民方針之改革。其中對於離婚及再婚者可否領受聖體聖事之問題,與會主教無法定斷,再待研究。另外有關同性戀者之議題,會議中期報告之草稿本來包括強調同性戀者之“gifts and qualities”,以及確認同性伴侶能為對方提供“precious support”,但定稿卻變成“People with homosexual tendencies must be welcomed with respect and delicacy”。可見主教內部意見分歧極大。教宗以透明為名,決意公開報告每段落的投票數目,令公眾更能了解當中爭論。

教廷改革初有成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兩年前宣布退下來,震驚世界。不少人猜測原因之一,乃教廷內鬥令本篤無法在駕馭。此外,處理教會性醜聞及財政混亂,也令本篤心力交瘁。二〇一二年爆發所謂 “Vatileak”,本篤的私人管家向傳媒涉密,令本篤非常痛心。在教宗選舉前,來自世界各地之樞機舉行多次會議,教廷改革成為焦點。有謂美國及德國等之樞機早已對把持教廷之意大利樞機非常不滿,認為他等管治無方,令教會蒙羞。美國樞機數次要求延遲選舉,乃要給予各人更多時間辯論,兼互相了解。當時外界視米蘭總主教Angelo Scola樞機為改革派之首,與教廷派角力。最後樞機院選出局外人、來自阿根廷的方濟各。教廷改革在望。

方濟各上任後,委任教廷駐委內瑞拉大使Pietro Parolin總主教(後獲擢升為樞機)為教廷國務卿,取代原國務卿Tarcisio Bertone樞機。Bertone在任七年,被多方批評缺乏外交智慧,用人唯親,且管理不善,打擊內部貪污不力。

教宗又繞過教廷各聖部(Congregation),成立八樞機組成的樞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Cardinal Advisors),成員包括來自洪都拉斯的Oscar Rodriguez Maradiaga樞機以及孟買總主教Oswald Gracias樞機。(後來國務卿Parolin樞機加入成為第九名成員。)委員會負責就改革議題為教宗提供意見。暫時提出的建議方案包括精簡教廷架構,成立「正義及和平部」及「教友及家庭部」,把現有某些委員會歸於其下。

另外,教廷財政一直備受批評。其中梵蒂岡銀行時不時便傳出協助洗黑錢之傳聞。本篤十六世為了改革財務,成立了內部監察組織Financial Information Authority(AIF),雖有進步,然步伐緩慢。方濟各由於不滿改革進度,於上年革除整個AIF之管理層,並成立新的Secretariat of Economics,委任澳洲雪梨前總主教George Pell樞機領導,負責繼續財務改革。Pell就任後,獲得重權,推動多項措施,例如關閉多個梵蒂岡銀行內之可疑戶口,並與美國及德國等簽訂合作協議,互相交換資料防止逃稅及洗黑錢等。Pell之改革觸動了不少既得利益,因而在教廷內不斷樹敵。早前有教廷中人向傳媒涉密,批評Pell生活奢華,與教宗宣揚之簡樸生活互相衝突。雖則批評應為事實,但涉密者之動機不難估計。

至於神職人員性侵犯醜聞,方濟各多番譴責性侵犯行為,並成立專責委員會(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處理此問題,由美國波士頓教區總主教Sean O’Malley樞機領導。今年年初,教宗特別委任兩名受害者加入委員會。另外,早前有傳媒報導,一名西班牙格拉納達教區的青年去信教宗,謂曾被神父性侵犯。教宗不久便親自致電該青年,鼓勵該青年找主教投訴,並下令調查案件,要求絕對公開透明。然而,不少受害人組織仍然不滿教廷有關此議題之改革多流於表面,至今仍未有主教因掩蓋真相而被撤職。

教宗非左亦非右

方濟各來自阿根廷,對於社會不公、貧富懸殊等有切身經歷。這兩年間,教宗多次抨擊資本主義之禍害,也斥責全球化令貧富越趨懸殊,令更多人飽受飢餓困擾。教宗又慨嘆,股票市場點數之升跌可以成為新聞,但有人三餐不繼卻無人理會。其甚至狠批所謂的「滴漏效應」(Trickle-down effect)並無事實根據,而只是某些人幼稚盲目地相信現存之經濟結構。

時不少教徒甚至神職人員也出現所謂中產化之現象,把信仰視為私人事情,只注重個人靈修與得救,忘記了教會有關社會議題之訓導,忘記了自己有推動社會公義之責任。教宗批判現存不公,強調公義,猶如對各地教會之當頭一棒,打醒了不少沉醉自身的教徒。教宗籲請神父不要呆在潔淨的教堂,而要走上街頭,走到邊沿。教宗訪問菲律賓時,公開要求該國政府打擊貪污,以及終結可恥(scandalous)的社會不公。

教宗對於資本主義之批判,獲得自由主義者以及左翼人士稱許,但同時被不少右翼人士批評為共產主義者。教宗對此等批評不以為然,表明關心弱勢及貧苦乃基督徒之責任。

一般論者喜歡用左右翼之分野作為檢視政治議題和人物之標準,然而此二元框架卻不適合用於檢視教宗以至整個教會之立場。教宗方濟各固然在經濟議題上偏向左翼,但不代筆其就是左翼教宗。例如反對同性戀婚姻,就是一般而言的右翼立場。不少教會人士一向刻意避免以政治意識形態為自己或教會定位,拒絕被政治框住。教宗也是如此。例如早前教宗宣布確認立場偏左的薩爾瓦多前總主教Oscar Romero為殉道者,外界解讀為教廷對解放神學的立場軟化。然而教宗其實同時確立了三位被左翼游擊組織「光明之路」(Shining Path)殺害的秘魯神父為殉道者。因此教宗不是左翼,只是不怕因宣揚基督信仰而令自己某些立場與左翼人士接近。

教廷外交轉積極

教宗方濟各的外交政策也比本篤十六世積極。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任時,教廷也會主動參與某些國際事務,調停衝突。一九七八年,阿根廷和智利就Beagle Channel附近之島嶼發生領土衝突,教宗若望保祿派遣特使嘗試調停。到了七九年,兩國正式共同要求梵蒂岡負責主持談判,教廷因而提出解決方案。雙方最後在八四年達成共識。至於教宗本篤則較少主動介入國際衝突。其曾派遣來自加納的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主席Peter Turkson樞機到象牙海岸調停衝突,但不成功。

教宗方濟各由於來自拉丁美洲,因此較能在該區施展外交力量。其中美國與古巴破冰,即為教宗親自牽線促成。傳媒報導,方濟各曾去信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古巴領袖勞爾,籲請兩人對話。奧巴馬訪問教廷時,教宗又再提出此事。教廷更曾主持會議,供兩國代表團談判機會。

另外,教宗也嘗試調解以巴衝突。其訪問聖地時,邀請以色列總統Shimon Peres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到教廷會晤。兩人其後與教宗一同在梵蒂岡花園內祈禱。可惜以色列政局由鷹派總理Benjamin Netanyahu主持,而阿巴斯也不獲巴解分支哈馬斯(Hamas)支持,故此會晤對解決以巴衝突幫助不大。

中梵關係難破冰

教宗訪問韓國時,曾表示熱愛中國,也很希望可以到訪。教宗出身耶穌會,而耶穌會由利瑪竇開始已經希望能在大中華地區傳教,因此教宗的中華情意結可想而知。有內幕消息指出,中梵雙方在上年起多次密談,中方固然希望建交以提高國際地位,教廷內部也有人為個人榮譽而希望促成中梵建交此歷史「偉業」。早前也有報章報導,教廷為了促成談判,下令香港教區神職人員減少就社會議題衝撞中國政府。當中真假,難以判斷,但絕非不可能。

然而本人相信,中梵建交在短期內也不會有大進展,皆因雙方始終無法就主教任命權問題達成共識。按教會訓導,只有教宗有權任命主教,但中共統領之愛國教會堅持要「自選自聖」。假若中國主教由梵蒂岡的教宗任命,豈不是「外國勢力干預中國內政」?近日教廷發言人Federico Lombardi神父又再提出所謂的「越南模式」,即由政府提交主教候選人名單予教廷,然後由教廷從中揀選。其實在本篤時期,也曾經採取溫和路線,嘗試與中方協議主教候選人名單。但結果在一輪嘗試過後,中方又再無視教廷,自行非法祝聖主教。本篤因而轉趨強硬,把數名非法主教逐出教會(excommunication)。因此「越南模式」難以在中國實行。加上習近平上任後(與方濟各同日上任),集權中央,手段強硬,中梵建交更渺茫。但這對本人而言,反是好事。為了建交而向中共妥協,必定後患無窮。

爭議時刻需關注

教宗方濟各雖然作風親民,獲得讚賞和敬愛,但其言論也曾惹來抨擊。

本年年頭,伊斯蘭極端分子對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發動恐怖襲擊,血流成河,各國領袖均譴責暴徒,並表明保衛言論自由。教宗也譴責暴徒,並狠批其利用宗教名義使用暴力。但其一番話卻引起極大爭議:其以較不嚴謹的例子,說明人不應侮辱他人之信仰:“If my good friend Dr Gasparri says a curse word against my mother, he can expect a punch.” 此話被多方演繹為把宗教暴力合理化。教宗其後澄清,贊同人人皆享有言論自由,但應該懂得慎重(prudence),不應侮辱他人信仰,並再次重申反對以宗教名義使用暴力。

另外,近日教宗也再次捲入爭議。其就父親之角色發表演講,提及一位他所認識的父親曾向他說:“I sometimes have to smack my children a bit, but never in the face so as to not humiliate them.” 教宗讚許該父親:“How beautiful!... He knows the sense of dignity!”此話惹來極大迴響,多人批評教宗支持體罰。教廷發言人後來澄清,謂教宗不支持暴力對待孩子,只是強調家長有責任“correct without humiliating”。

誰來繼承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近日突然表示,自己可能只會擔任教宗四至五年便退下來。假若真如是,究竟誰會繼承其志向?

方濟各作風破格,且在某些倫理議題上偏向開明,已經令不少保守派不滿。這在家庭主教會議上已經非常明顯。此外,其念茲在茲的教廷改革,亦觸怒不少教廷既得利益者。因此假若數年後要舉行教宗選舉,保守派以及教廷中人必定會嘗試重奪主導權。然而方濟各在位兩年,委任了多名來自世界各地之樞機,他等來自的國家包括緬甸、海地、尼加拉瓜、烏拉圭、湯加、莫三比克及維德角等,使樞機院變得更國際化,削弱了歐洲(特別是意大利)樞機之控制權。

此外,方濟各當選,打破了歐洲人壟斷教宗之位之傳統,固然會令某些歐洲樞機希望奪回控制權,但同時也令某些樞機更樂意考慮來自其他地區之人選。非洲和亞洲或許會是來屆之焦點所在。而在亞洲,菲律賓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最高,其總主教Luis Antonio Tagle樞機因而舉足輕重,而且其現年只是五十七歲,屬於年輕一輩。

教宗方濟各僅僅兩年內已經改變了教會的牧民焦點及方向,其作風也獲得不少教徒讚許,因此不論誰繼任,都難以走回頭路,公開與其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