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工建網絡讓基層發聲互助

社工建網絡讓基層發聲互助

香港是個已發展的城市,市民生活富庶,人均本地生產總值超過31萬港元。不過繁榮背後隱藏很多社會問題,包括仍然有96萬生活在貧窮當中、14萬家庭/個人輪候公屋,還有19萬人居住在劏房中 …

2016新秀社工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軒事吳堃廉表示,以房屋為例,一般市民必須面對的問題,市民可以食少一點,買少一些衣服,但不可不住。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伍美琴教授指,普通市民的基本住屋權利受很大影響,同樣一筆錢,市民愈租愈細,愈租環境愈差,最近坊間機構做了一些研究,有人擔負不起劏房租金而露宿街頭。老百姓是需要使用城市空間 - 「使用價值」,城市空間除了交換價值,以滿足市場需要外,對每個市民來說,都應該有使用價值,所以首先滿足使用價值,其後再說如何賺錢,如果一般市民使用空間的權利被剝削,這個根本不是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她表示,社工貼近居民,知道街坊的需要,所以社工可以協助居民了解使用社區的權利。

吳堃廉認為社工是社區工作者,走入社區了解當區居民的切身需要,以他服務的葵涌區為例,許多居民住在劏房,還有上升的趨勢。所以他成立葵涌住客劏房聯盟,建立平台讓劏房居民表達對房屋問題的意見,了解住屋權利。

身為葵涌住客劏房聯盟成員的單親媽媽麗珍指,她初初來港,人生路不熟,又不可找工作賺錢養家,發生種種生活問題,令自己鑽牛角尖,情緒愈來愈負面。其後認識了吳堃廉,在社工鼓勵下參與了聯盟,與街坊開會討論一下房屋政策問題。自此麗珍的性格改變了,自信增加,明白自己是需要走出社區,亦要堅強,給予孩子正能量。

吳堃廉指,社工走入社區與居民溝通,過程雖然辛苦但十分重要,例如:叫咪、派單張、設立街站和逐家逐戶拍門洗樓等,社工在過程中可以得知街坊的問題,與他們商討有何出路。另一方面,社工建立互助網絡後,街坊建立了自己的鄰里關係,讓他們在經濟和居住上都可以互相支援,例如:協助照顧街坊子女、轉介工作及房屋資料等,他認為這些工作只有街坊自己可以做到,而社區中心做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