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平民美食車:驅動公民社會前進的載具

前言

一部面積有如寫字枱般大的木頭手推美食車,由單車改裝而成的三輪美食車,承載着魚蛋、糖水、格仔餅…。就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筆者最近在本地社會創新網站Collaction 找到名叫「平民美食車:夢想之第一桶金」的項目。於是訪問了項目發起人,社工Tommy。也透過他,認識了以設計專業推動社會改革的設計師嘉興。透過他們的故事,我們能看見一部小小的平民美食車載着的不單是美食,還有很多改善社區的創意與抱負。

以自己專長推動改革

從事設計工作的嘉興有志以設計專業為有需要的人解決問題。他認為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當上班一族。而他發現有很多年輕人其實對煮食很有興趣與天份。很想以售賣自己烹調的美食遺業。可惜高昂的舖租卻成了難以踰越的關卡。它想,佔地不多的美食車或許能克服上述障礙。於是他不斷改良美食車。又開班授徒,教授「砌車」方法。

cart1

曾任職服務露宿者機構的社工Tommy 對「砌車」有濃厚興趣。於是在2016年初參加了嘉興舉辦的「砌車」工作坊。Tommy 也有志開拓基層的自力更生機會。他又想到,以一部小小的美食車作媒介,可以帶來遠比營生為多的社會改革可能性。於是他以眾籌方式購買了一部木頭美食車。當志願團體舉辦市集,他會開放美食車讓發起改善社區項目的組織或個人競投,讓他們為自己的項目賺取啟動資金。這就是「平民美食車:夢想之第一桶金」計劃的宗旨。

見光墟2

社區創新項目之間的協同效應

打開Collaction網頁,能找到林林總總的社會創新項目。可是多數項目發起人只會集中推行自己的項目。Tommy 想,他的平民美食車應該可以幫助其他項目以收協同效應。自從美食車在2017年初投入服務以來,最令他鼓舞的,是與另一個叫「巴巴在那兒」的項目之間的合作。「巴巴在那兒」是一個由聖保羅書院學生發起的,幫助小巴乘客估算等候時間以及座位數目的流動應用程式,是一個非牟利社會創新項目。就在石硤尾所舉行的兩天市集,推行「巴巴在那兒」的學生幫忙售賣皮蛋瘦肉粥,一共賺到二千多元作為項目的啟動資金。看見社創項目之間互相合作達到更高效能,筆者也感欣慰。市集除了營生以外,原來還可以有更多想像。

見光圩3

結語

近年民間組織如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綜聯)一直推動小販友善政策,以開拓基層自力更生的空間。嘉興與Tommy 在這方面也不遺餘力。曾經游說政府部門降低美食車參與門檻。他們認為,其他地方如東京、台灣有他們的平民市集,既有助提高就業,又能充分表現地方特色,為什麼香港不能有此類市集?記得多年前有個街邊小販在沙塵滾滾的馬路邊剪牛什的宣傳廣告,小販嘈雜、不衛生、阻街等印象深入民心。

見光墟4

當與嘉興、Tommy 談及這個問題,他們都認為改善管理以確保安靜、衛生與整潔,市集也應有他們的生存空間。筆者參觀過關綜聯在去年十二月舉辦的見光墟,發現攤販都很注意衛生。他們與食環職員也充分合作。有了十幾個美食檔攤,市集變得分外熱鬧。當時現場目測都有二百餘人,美食攤位格外受歡迎。筆者與嘉興、Tommy一樣,希望平民墟市能成為恆常的存在。大家若對「平民美食車:夢想之第一桶金」有興趣,可探訪以下連結

訪問相片由Zita Chan及 YC Chan Tommy提供

註:筆者設立了專頁以分享訪問社會創新項目的花絮。有興趣歡迎探訪,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