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還富於富 刻薄基層」:一眾民間團體就財政預算案回應及新聞稿

「還富於富 刻薄基層」:一眾民間團體就財政預算案回應及新聞稿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社區前進、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撐基層墟市聯盟、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民間青年政策倡議平台、零散工陣線、街坊工友服務處

「還富於富 刻薄基層」
一眾民間團體就財政預算案回應及新聞稿

現時五個港人中有一個為貧窮人口,全港貧窮人口有135.2萬,貧窮率達19.9%,人口創過去8年數據以來最高,情況水深火熱。基層開支大,包括租金、能源、醫療等,入不敷支情況常見;超過20萬人居住於不適切住房,環境惡劣、租金昂貴,上樓遙遙無期;不少基層的訴求未有得到政府確切的回應,而且問題愈來愈嚴重。

一眾基層團體對是次財政預算案大失所望,公布之措施未能真正對證下藥,紓援基層家庭的經濟壓力同時收窄嚴重的貧富懸殊, 以下是一眾民間團體對於是次財政預算案的回應:

1. 欠缺長遠規劃

政府一直於住屋、福利、醫療、勞工、教育及多元經濟等方面欠缺長遠及完善規劃,所投放的資源及撥款亦不足,推出紓困措施同時,卻無視了以上各方面對基層市民的保障及發展。基層市民的福祉單靠短期的紓困措施絕不足夠,政府應該正視問題,以長遠並完善的措施來達致真真正正的「還富於民」。

2. 非恆常性措施亦需顧及理念,收窄貧富懸殊

今年度的財政盈餘為1380億元,比陳茂波原本估算的一百六十四億元多八倍之多,政府一如以往,推出一系列的非恆常性「派糖」措施,聯席並不反對在適當時候還富於民,但同時政策措施需要顧及背後理念,無論是恆常性或非恆常性措施,都應以收窄貧富懸殊為目標,今年度政府預計退稅額高達443億,但紓困措施只預算了83.1億,如此的則重比例,實在難以有效縮窄貧富差距。

3. 公屋建屋量未應回應基層需求

政府在賣地收益超越1000億,比預算多出六成,然而仍然不增撥資源興建公營房屋,在建設過渡性房屋方面亦毫無建樹,可是未來五年興建公營房屋數字仍處於低水平,只有75000供應出租房,而私樓卻有104000個單位。聯席認為在賣地收益如此豐厚的情況之下,應該減少賣地,將部分私樓地皮改為公營房屋土地,並注資房委會,出資收回市區重建地興建公營房屋。

4. N無問題未被正視,設立三年未上樓租金津貼,或重設及恆常化N無津貼,紓緩基層住屋壓力

基層房屋問題愈加嚴重,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前,社會有強大的聲音要求政府對劏房戶有更多的支援,可惜財政預算案只要一句「邀請關愛基金考慮為非領取綜援的非公屋低收入住戶(俗稱「N無住戶」)推行短期紓困措施」草草了事,明顯地漠視劏房戶的困境。聯席建議,在公屋建屋量遠遠未能應付基層市民的需要、過渡性房屋如社會房屋又只是杯水車薪的、在中長期措施都未能有效解決基層住屋問題時,政府應設立紓緩基層劏房租戶住屋壓力的津助措施,如三年未上樓租金津貼、或恆常化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一次性津貼。

5. 應設立夏季能源津貼

除了住屋、教育、醫療等開支外,電費亦是基層市民另一開支。基層家庭多使用二手或比較殘舊的電器,耗電量比一般電器高,電費亦相應較為昂貴,因為聯席認為可增設夏季能源津貼,以人均住宅用電量每月136度電計算,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每人五百元的夏季能源津貼,以減少基層家庭於夏季時的壓力。

6. 綜援額外發放標準金雖可短期紓困,欠缺長遠目標

綜援作為唯一的社會保障安全網,超過9成申領人現為老弱傷寡的未能自助者。今年額外發放兩個月標準金雖可短期紓困,卻欠缺長遠目標。這無視綜援逾廿年未有全面檢討的嚴重滯後水平,亦難解福利介入後仍低於貧窮線的困頓。

7. 零散工未被保障

失業率低難解貧富懸殊所製造的就業不穩及在職貧窮,勞工市場充斥零散、短期等弱勢勞工,往往不受保障和遭受忽視 。政府一味强調釋放勞動力,不正視勞工和福利配套層面,加強社區支援和改善僱傭條例只會加劇問題。

8. 翻新閒置校舍 建議多用途使用 讓團體辦墟市

就近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政府有意撥款10億翻新閒置校舍,除了讓藝術及文化團體營運,應積極考慮讓不同團體申辦墟市,便利不同地區的基層檔主。墟市能連結不同的社區持分者,鞏固社區網絡,更能推動社區經濟。

現時團體申辦墟市面對的困難重重,特別是尋覓場地時遇到諸多阻撓,許多時都被政府部門拒絕,如康文署不允許恆常舉辦墟市,屋邨場地則遭到領展或其他業權人反對;因此,多區的閒置校舍成為不二之選。日後若把閒置校舍的申請制度透明化及簡化,公佈申請門檻、各項費用、程序條款等資料,更可讓基層團體容易進場。長遠來說,政府應考慮成立種子基金,支援團體起初營運的開銷,讓民間團體得以實踐多用途方案,善用社區資源。

9. 公營街市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發言人陳淑淇指,政府在坐擁巨大盈餘的情況下,應買回領展街市,買回民生。「由2014年至今已出售十多項民生設施,在上年再售多17個項目,當中有10個同時設有屋邨街市,大部更為於貧窮率較高的葵青區。屋邨街市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是以公帑興建用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現在竟成為企業的炒賣工具,陳促請政府當局立即回應市民訴求,回購領展出售的街市,「賣一個買一個」,確保屋邨街市用得其所,滿足居民生活需要。

10. 完善基層醫療體制

政府增加醫療撥款仍合理之舉,但亦須提高撥款透明度,以保障資源能善用於基層醫療服務當中。而長者醫療券金額增加一千元乃一次性措施,長遠未能有具體效果,唯有盡快落實地區醫療支援配套方能長遠紓緩人口老化之社區影響。另外,聯席建議政府善用盈餘,開托「基層兒童醫療券」及「公私營普通科門診計劃」增加基層名額,支援未能承擔醫療開支的基層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