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移視綫:房屋問題是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

轉移視綫:房屋問題是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

林鄭於10月16日發表歷史上首份不在立法會宣讀的施政報告,除了在宣讀形式上與往年不同外,報告中的調子以及提出的政策措施大多都是新瓶舊酒。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施政報告正值「反送中」運動的全民抗爭,面對政治問題,政府一方面以警暴強力鎮壓,另一方面則打「民生牌」轉移視線,而內地官媒早前亦配合特區政府,提出要從居住難題入手去破解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提出增加土地供應,並和應親政府政黨的提議以《收回土地條例》來增加土地供應。這樣一來,民生問題在政治問題前突然又變了重點,彷彿房屋問題是社會動盪不安的最大原因。本來對「地產霸權」四個字不聞不問的部份親政府政黨,都「轉軚」走去玩「鬥地主」。

新瓶舊酒,依舊官商勾結

其實民間在過去多年,均有不少關於各項民生政策的建議,包括非商品的公共房屋政策、全民退休保障、勞工保障、改變殖民地以來保守的公共理財哲學、推行公義的稅制改革等。但回歸以來,政府不斷無視民間各項長遠民生改革的建議,只願以一次性派糖措施去敷衍了事,甚至反民間而行,不斷收緊各項民生政策,減少政府在各項政策上的承擔,官商勾結的質疑,不絶於耳。即使香港近年出現嚴重的住屋問題,政府提出的重點政策,竟然是明益地產商的公私營合作「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和涉及萬億開支的「明日大嶼」計劃,令香港市民嘩然。

慎防政府轉移視線

管治危機一次比一次來得嚴峻,原因正正是源於政治與經濟的不平等。在欠缺全面普選與貧富懸殊、財富不均問題之下,政府為了保護這個不民主的政治制度,每每都於經濟上「妥協」,表面上推行民生政策來「止痛」,爭取社會支持。然而,但這些政策其實只是小修小補,政府不會觸碰真正的改革,從不跳出新自由主義的框架,每年財政預算案的「經常性」一次性派糖就是一個例子。

面對當下的政治問題,政府再次企圖以民生問題轉移視線。可以預見,即使政府以《收回土地條例》來增加土地供應,絶對不會真正解決房屋問題。就算政府把土地從地產商手中收回,亦不會用來興建大量的廉租公屋,讓更多香港市民都能夠入住。反之,政府只會不斷以資源緊拙為名,不斷收緊公屋政策,即使日後公屋資源不再緊拙亦不會放鬆。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放寬按揭成數以及近年來將「綠置居」恆常化等動作,其實是借「幫助市民置業,以建構置業階梯」為名,「威迫利誘市民買樓供樓做樓奴」為實,不論公營或私營,只要市民負上樓債,自然成為地產霸權的一部分,期望樓價向上,努力工作,不會反抗政府。

認清問題癥結,治本才是正道

歸根究底,香港多年來飽受政制問題和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惡果。政制方面,立法會功能組別以及特首小圈子選舉令政府多年來的政策偏幫地產商和大財團,施政時無視民間訴求。經濟方面,香港政府盲目擁抱各項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往往抱持「小政府、大市場」的心態,眼中只有營商環境和經濟政策,欠缺應有的社會願景,忘記市民的生活才是政府最應重視的部分。

要真正解決香港的問題,政府必須要打破新自由主義的框架,真正的以市民的生活為本,並且認真落實民主的政治改革,實行真雙普選。只有真正的民主普選,香港才有可能真正踏出第一步去解決各種民生問題。

面對政治問題,政府不要再利用民生問題轉移視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十月二十日見!香港人,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