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何保皇黨必須死?

為何保皇黨必須死?

(1)

三年前民建聯在會展搞籌款晚宴,由肥媽和阿叻做主持,當時的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捐出字畫,拎來拍賣,為建制派第一大黨輕輕鬆鬆帶來1880萬元收入。

到底張曉明的書法為何那麼值錢?不外乎兩個可能:

一、張曉明極具藝術天分,作品升值潛力驚人,識貨之人自然捨得;

二、善長仁翁為了某些原因,想氹張曉明開心,借機賣個人情給民建聯。當然,營商者不會(願意)做蝕本生意的。

至於哪種可能性比較接近真相,讀者自行判斷。但假如相信是第二種可能性,那自然會相信這類天價投桃報李的個案,絕非單一事件。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屬於唔怕畀人知的那一種,還有很多不見得光的「交易」在進行中,暗裡輸送利益。

(2)

民建聯近日力推租置2.0,剛巧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也大力推銷該計劃——縱使不少財金界人士批評,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誘使一班防守力薄弱的市民上車,除有托市之嫌,亦加大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

保皇黨與民為敵,非始於今天,十數年前力推領匯(領展前身)上市,便打著「為民請命」的旗幟,實際上以眼前利益惑眾,埋下本土/社區經濟被剷除的禍根。所謂把公共資產的價值釋放出來,只益了大集團、領展高層和大股東,而保皇黨和王于漸等經濟學者今天居然舊調重提。

全民退保這些惠民措施,商界(和主流經濟學者)反對,保皇黨也反對;向九巴和水貨客產業鏈派錢,他們的標準又不一樣了。他們不會鬧政府「綜援」養懶商人,向商家發放津貼只會令其不思進取,失去自我增值的誘因。

近年保皇黨的罪行,還包括縱容大白象工程嚴重超支,沒就港鐵連串醜聞做好把關工作,以及在各社區推動小白象工程。黎廣德在《制度崩壞「小白象」空群而出》中,隨便舉了幾個例子:耗資33萬元的英皇道「不能避雨亭」、 南丫島每個泊位要8萬元的單車泊車場、 深井巨鵝雕塑77萬元, 以及值5000萬元觀塘音樂噴泉。這片給 「小白象工程」遍及全港的土壤,由政府一手造成,但假如沒有保皇黨在立法會和區議會護航,根本不容易成事。

當然,不管決策如何定,最開心的始終是有大把生意做的發展商和工程公司。

(3)

馬嶽在《從居民運動到社區福利主義》中,以「社區福利主義」來形容「蛇齋餅糉」,「2003年後,本來資源已佔優的建制政黨和團體獲發大量資源以建立和拓展地區網絡。政黨和各類群眾組織透過優厚的資源,在地區層面舉辦大量活動和成立組織來建立地區基礎,在地區上分發小恩小惠,加上政府行政資源的配合,中聯辦居中協調和攏絡收編各類非民主派團體和人士,以孤立民主派力量。在大量資源投入選戰的情況下,2007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舉收復失地,令民主派的地方據點大幅減少。」

這種已成主流的「社區福利主義」,最可惡之處是骨子裡假仁假義。保皇黨的人所謂做實事,以大量人手用人釘人方式跟進個案,用廉價的關心收買公公婆婆的心。但這些受助人之所以搞到住斗室、無社交、捉襟見肘等等,完全是因為政府對基層和弱勢階層極度刻薄,對整個城市的空間設置和規劃欠缺人文關懷所致(市建局高層一出來講願景就話會蝕錢要收支平衡為先)。巿民的勞工權益一向得不到保障,晚年退休生活要靠自己(難道靠強積金?),想自食其力,做小販被人拉,街市又被領展或大集團壟斷,連住在舊區所得到的社交感情和支援,都可以一下子被唯利是圖的重建計劃摧毁。

由於很多人活得很無助,保皇黨的人拎粒糖去探佢便可以輕易取得其信任/選票。她/他們不會知道一直剝奪其應得福利和權利的衰人,便是這些假惺惺的PK。這些PK還會向受助人洗腦,把受助人的苦況歸咎於民主派/反對派長期搞亂香港。這種操弄,是對受助人的再一重加害。而保皇黨利用這種政治操作取得大量選票,又成為佢地肥社會上層瘦下層的本錢。

一天不打破這種局面,香港人的命運一天不會有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