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在新常態裡活下去,是很大的挑戰

如何在新常態裡活下去,是很大的挑戰

國泰航空大裁員,影響著香港5,000多個家庭。

航空業困難眾所周知,受疫症影響,客運量大挫。香港的航空公司比外國更難捱,因為沒有境內旅遊。

如果香港機管局也是上市公司,它也會是難兄難弟。

國泰水深火熱,港府早已伸以援手,於6月注資273億港元。本以為是重要的生理鹽水,可是燒錢速度很快,每月仍流失15-20億港元,這筆資金轉眼耗盡,裁員預料能省5億。長貧難顧,港府也無法不斷注資。

國泰裁員也帶給巿場一個訊息,它不認為航空業能夠在疫症過後重拾當年勇。這也是《Economist》提及的新常態。人們傾向視像會議和境內旅遊,建立了新習慣,並在疫症過後保留了這種習慣。他們發現新習慣並沒有這樣不濟,而對舊習慣也沒有這樣眷戀。航空業的衰退,如同在家工作導致辦公室需求衰退一樣,屬疫後新常態。

而香港面臨的困境則是加倍的──疫情以外,香港還有另一種新常態。據說外國人為免發言不當而在香港被捕,也不太敢在香港轉機了。如果連轉機也不敢,更遑論來港旅遊;哪管海洋公園有更精彩的瑜伽和爬梯節目,沒有遊客會想承受被捕的風險。至於香港人在面對新常態,增加了移民的傾向,香港人口減少下,來自香港的乘客也會減少。這些當然無一利好香港航空公司的前景。

隨著國泰大減運量,我們也難以肯定目前香港如火如荼興建的第三條跑道,究竟還有多大用處。那又有點像明日大嶼的預告版,因香港人大舉移民,到該人工島建成之時,錢是花了許多,環境是破壞了不少,但卻不知道有多少用處。雖然特首已說明,她不管環境如何,仍是主張建島。

儘管明日大嶼是政府近日的禁臠,但普遍市民已沒有這麼關心這項傾家蕩產的工程。畢竟近月大家更關心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等等受限,而自由無價;失去的自由,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明日大嶼即使要花一萬億,相對之下也變成小事。

裁員事件立竿見影的,大概是東涌住宅要求售了。沒有收入,沒有辦法供樓,甚至管理費也頓覺難以負擔。可是人們又不一定能輕易提前賣樓,畢竟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被裁。去年國泰已透過政治理由裁員,引起市民間的極大迴響。但正當大家以為不再說「香港人加油」,不再在Facebook貼相,大概能夠逃過一劫;豈料在一年後,還是要面臨遠為大型的裁員。嗟來之食,得之不易。

而隨著政府在今年12月不再向僱主發放每名員工每月9,000元的保就業津貼,其他行業的裁員可能陸續有來。既沒有自由,也沒有收入。這種雙失,或許也變成一種新常態了。但大家總仍會得到國安法以及人工島兩項大禮吧。

要如何在新常態裡活下去,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這個新常態,就如同獅子銀行的股價一樣,一切實在轉變得太劇烈了,在在考驗著我們的適應能力。

但這刻我們最記念的,還是那5,000多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在上演有血有肉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乃至香港人的故事,在2020s無可避免要與時並進,轉換情節。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