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村一朗、朱凱迪:聽聽伊朗民眾怎樣說

迪按:大村一朗是我在伊朗學波斯文時的同學,目前正在德黑蘭一間大學唸碩士﹝像中大一樣的買位碩士﹞。嘩,佢d波斯文進步得好緊要,這次採訪由佢一人操刀,我執手尾。他像錄音機一樣問同樣的六條問題,居然問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來。

伊朗核問題就像一列行駛在未修築好的路軌上的火車,經過一條又一條「死線」,前面路向不明,而且隨時有出軌危險。四月二十八日星期五,火車來到新一條死線。聯合國安理會在接受伊朗核問題一個月後,星期五聽取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發表的新一份核問題報告,如果伊朗沒有按要求暫停所有濃縮鈾活動,安理會無可避免會將行動升級,通過具約束力的決議案。美國和伊朗政府繼續各不相讓,美國威脅制裁出兵,伊朗威脅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美國的觀點我們看得夠多了,在這個山雨欲來的時候,讓我們來到伊朗首都德黑蘭,看看伊朗人和當地輿論如何為局勢把脈。

經過伊朗政府經年累月的宣傳後,一名伊朗外交官向筆者表示,核能技術已經上升成關乎民族尊嚴的問題,伊朗的政治派系在其他政策上或者有大分歧,但在核問題上沒有人敢說伊朗應該放棄提煉核原料的權利。與此相對應的,伊朗人目前大都跟隨官方的說法,認為雖然伊朗石油存量多,但估計只能開採八十多年,為國家長遠發展着想,有必要研究核能發電。當然,持着同一批資料,美國總統布什和大部分西方評論都會得出相反的結論:伊朗能源資料那麼豐富,石油和天然氣輸出量都名列前茅,哪裏有需要用核能發電?肯定是要發展核武。

我們在德黑蘭街頭訪問了七名年齡介乎二十至五十五歲的德黑蘭市民,有的是大學生,有的是店舖東主,亦有的士司機。有趣的是,雖然他們的觀點大方向離不開上述的官方論述,但亦偶爾有些出其不意的變奏。二十歲女大學生Forough表示:「從內部經濟的角度看,核能發電要比石油優勝。我們有必要以核能替代石油。」五十三歲的士司機Ali多加一個註腳:「伊朗有權擁有核能,但絕不能為了核能而開戰。」三十二歲薄餅店東主Hassan的說法肯定不會出現在伊朗主流媒體中,不過可能正是大部分伊朗人的心聲:「你問所有人,所有人都會說發展核能是我們的權利。但其實大家並不認為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因為不知道核能可不可以改善生活。以核能取代石油對平民百姓有好處嗎?沒有。直到現在,平民百姓還不能分享石油出口的收益;就算將來以核能取代了石油,令石油的出口量增加,增加的收入也只會由一少部分人瓜分。至於電費會不會減,我不知道,其實只要電力供應維持穩定,不要經常停電就已經不錯了。」

伊朗政府在核問題上一直堅守底線。作為《核不擴散條約》﹝NPT﹞的簽署國,伊朗有權以核能發電,並自行提煉濃縮鈾作核燃料﹝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四月中宣布,伊朗成功將濃縮鈾提煉到百分之三點五,達到用作核燃料的水平,正式成為掌握核技術的國家﹞。但說到發展核武,上至革命領袖哈梅內伊,下至各級官員都堅決否認,有時說沒需要,有時說核武違反伊斯蘭教義。令人意外的是,伊朗平民百姓在發展核武上比官方更加明刀明槍、更加理直氣壯。女大學生Forough說,雖然明知核武不是好東西,但既然伊朗有權發展核能,當然亦有權發展核武,因為其他國家都擁有核武。另一名大學生Mojtaba亦認同這個「反問邏輯」:其他國家可以擁有核能和核武,為何單單伊朗不能夠?

四十歲的計算機店舖職員Davod更說:「伊朗理所當然要發展核武,伊朗人民亦樂意見到。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成功試爆核彈後,兩地人民都感到高興。當然核武並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就算伊朗人民起來反對也不能阻止政府這樣做。」

從常識角度看,伊朗人這個反問很合理。當他們看到巴基斯坦、印度和以色列都是繞過《核不擴散條約》成功發展核武,卻並沒有受國際社會制裁,自然不是味兒。美國在年初更和印度簽署核能協助,向印度提供民用核技術,變相承認印度的核武國地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當時辯稱:「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從未簽署《核不擴散條約》,所以其核計劃並沒有違反條約;但伊朗由於是條約簽署國,因此目前會被視為違反簽署國義務。」

只有Hassan明確反對國家發展核武,因為「如果伊朗擁有核武,中東國家之間就會出現核武競賽。」Hassan看來很明白國際政治經常不講道理講拳頭的事實。
記者再問Hassan,聯合國安理會星期五就會再開始討論伊朗核問題,你認為伊朗政府會不會妥協停止核計劃?
「我跟你說一個故事。你有一個大果園,裏面種了很多蘋果樹,蘋果樹長得很好,樹上掛滿了蘋果。一日突然有人來說,樹上的蘋果你不能摘。那你會怎樣做?很簡單:一是反抗,一是在晚上偷偷地摘。」
記者繼續問,這樣搞下去,美國最終一日會出兵攻擊伊朗,難道你不怕?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沒意義,戰事爆發時我一定要上前線,那是規定的,沒其他選擇。我只是擔心家人。」
為何規定要上前線?
「我十一年前服完兵役。但除了兵役之外,伊朗還有後備軍制度,有戰事發生就要上前線。每一輪在一百萬人裏會有六百人被抽中當後備軍,我不幸被抽中了,很不開心......你不要以為保衛戰就一定是正義的,戰爭很多時只是領袖和領袖間的事。」

除了Hassan和另一名五十三歲的士司機擔心開戰外,其他受訪者對前景都樂觀得可以,完全沒有在伊朗外感受到的緊張氣氛。
Mojtaba:「伊朗不會向聯合國安理會屈服,中國和俄羅斯至今仍然支持伊朗,亦反對對伊朗實行制裁。英國則似乎沒有明確立場,因此我認為,伊朗在安理會會議上不會面對大問題。」
Forough:「我認為,美國攻擊伊朗的可能非常小,因為伊朗的局勢跟阿富汗和伊拉克完全不同。我們和中國、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都保持良好關係,其中中國和俄羅斯至今還有向伊朗出售武器。就算美國真的來犯,他們也會出來保護伊朗。」
三十五歲男人力公司職員Farshid:「美國攻擊伊朗的機會微乎其微,因為美軍要處理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勢,沒有額外人手到伊朗前線。美國很清楚伊朗的軍事實力,知道不能隨便攻擊伊朗。」
五十五歲德黑蘭大學護衛Reza:「美國沒有能力攻擊伊朗,因為伊朗和阿富汗與伊拉克不同。伊朗人民團結一致,亦有足夠的新式武器。美國不能打贏伊朗的,我們和很多國家保持着良好關係。假設美國真的要攻擊,首先會轟炸伊朗的核設施,然後派地面部隊佔領首都德黑蘭──那是很花時間的事情。伊朗軍隊期間可以封鎖波斯灣,擾亂全球經濟,到時各國就不會容許美國繼續進攻。」

不知大家看到他們的話後會不會有什麼感覺?原來伊朗人民對中國寄予這麼大的期望,幾乎當中國是救星。翻開伊朗的報紙,幾乎每一份也有評論談到如何令中國和俄羅斯繼續支持伊朗,包括鞏固中國對伊朗石油的依賴。舉幾個例子:伊朗某電視台在四月二十一日引述俄羅斯政治學家igor panarin建議,上海合作組織應該介入事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俄羅斯一起監察伊朗的核子計劃。著名報章評論人Amir Mohebbian認為,隨着歐洲和美國的分歧收窄,伊朗應該盡力保持中美和俄美之間的距離,避免中俄與美國同一陣線。他建議將伊朗核問題過渡成類似朝鮮六方會談,加入中美俄三國,藉此防止伊朗問題滑向武力衝突。一名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則樂觀地認為,歐盟成員對美國逐漸起疑心,最終會和中國和俄羅斯一起否決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另一個備受伊朗傳媒關注的焦點是,美國和伊朗能否藉討論伊拉克局勢的機會,展開二十六年來首次談判。伊朗政府在談判問題上反覆不定,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先後同意會談,還有報道指伊朗已經決定派核問題首席談判員拉里賈尼領導代表團;但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四月二十四日的記者會上又表示,由於伊拉克新政府已經順利成立,兩國再沒有需要會談。伊朗的改革派報章普遍希望會談能順利舉行,著名改革派報章《東方報》認為,伊朗應該珍惜和美國談判的機會,鞏固伊朗在伊拉克的新力量,令伊朗的地區勢力可以一直延伸至敘利亞和黎巴嫩兩國。只要伊朗有了新的政治經濟本錢,就能在核問題談判中反勝。

註:文中受訪者名字為假名,唔係因為要保護受訪者,係因為大村唔記得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