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市建局展示利東街重建設計 甘太:城規上訴決心不變

對於主流傳媒的公關化,講到口水乾了,但我想我們的例子還是不夠多,罵聲還未讓記者朋友們聽到。因此只要有機會,我還是會在寫民間報道時,插入對主流媒體的批評。先提一提大家之前重建新聞的公關伎倆:八月八日市建局公布觀塘重建設計時,有業主代表帶着大班記者落區採訪,結果多間電視台和報館都訪問了同一名居民蘇伯。十月十日觀塘重建諮詢期結束,市建局同日便將「民意調查」的結果交給明報,記者照寫編輯照抄,結果十月十一日出了一篇〈觀塘重建 市民愛高廈〉

觀塘重建是一場裏應外合的公關騷,﹝部分﹞業主想走市建想拆,要做的是合作令公眾以為市建局已經諮詢晒、居民參與得好多、依家的方案是「居民的方案」。灣仔利東街則是一場攻城戰,市建局在居民組織中沒有內應,於是公關放開手腳,聯合記者編輯一起肆意進攻,將堅持抗爭的商戶居民打成「阻住地球轉」的黑五類。明報九月十二日的報道<兩戶拒遷 阻利東街20億重建>大家應該還記得吧。到了星期四,市建局在收回所有業權後正式向區議會提交利東街重建方案的規劃文件,一眾記者就像電視古裝片中拿着木樁撞開城門的咖喱啡,嘩殺呀殺呀地吶喊,宣布勝利!

信報:擾攘近九年的灣仔利東街╱麥加力歌街項目(H15)終於完成草擬總綱發展藍圖(Master Layout Plan),並在昨天(十六日)向灣仔區議會提交......
文匯:擾攘近8年的灣仔利東街重建項目,其規劃大綱終於出台,市建局昨日正式向區議會提交該項目的規劃文件。
蘋果:擾攘逾三年的灣仔利東街(喜帖街)重建項目,隨着最後一名業主接受市區重建局賠償後,已迅速展開重建工程。

不管是三年還是七八九年,總之就是「擾攘」,如今重建戰車「終於」直搗黃龍,我幾乎可以看出編輯鬆一口氣的模樣。

如果「擾攘」這兩個字只是編輯自己忘形地表明立場,那麼以下這點就肯定是市建局的公關再三叮囑要這樣寫。

明報:據了解,市建局將採納H15關注組的「啞鈴」重建方案
信報:區議會文件顯示,市建局採用「H15關注組」的「啞鈴」型建議
星島:市建局採納地區人士建議的「啞鈴方案」,重建後的利東街會劃作步行街,冀能夠重塑「小區風貌」
文匯:據了解,當局參考了早前居民團體H15關注組的意見,採用「啞鈴方案」設計
經濟:該項目的設計回應了公眾訴求,例如參考地區團體H15關注組的「啞玲」方案的設計概念,採納其布局特色
蘋果:吸納居民意見後,市建局決定盡量保留喜帖街風貌,只會興建四幢住宅

如果你看的是明報、信報和星島,你還會﹝誤﹞以為h15關注組的街坊成功了,因為市建局「採納」了重建方案。文匯和經濟的記者比較小心,只說市建局採用了設計或布局特色,卻沒說市建局不採納的是什麼。如果我是h15關注組的街坊,知道班記者採訪了年幾﹝居民於零五年三月遞交方案﹞都不知道自己在爭取什麼,真係會激到嘔血。但無奈接受賠償的地舖業主甘太,到了這個階段,仍然有耐性在電話裏向我解釋市建局方案和關注組方案的不同。「兩個方案之間有三點很重要的分別,我們的方案要求保留唐樓、要求保存社區網絡、安排居民回遷。﹝市建局是拆唐樓、消滅社區網絡和沒安排居民回遷﹞現在市建局講的是『重現昔日小區風貌』,即係拆了再整過,那跟居民方案的原則和理念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啞鈴方案不單是為了保留硬件,而是保留人,保留人和人的關係,保留社區經濟。方案其中一個很有心思的部分,是分階段重建,第一階段的居民可以暫時遷到空置單位內,等候新樓建成。

關注組成員柏齊指出,市建局的方案「並不是serve街坊的」,完全交由市場去做,仍然無履行〈市區重建策略〉中保存社區網絡和社區特色的基本目標。「對於業主,市建局話他們可以搬回來,但那不是社區網絡,而是個人選擇。市建局並冇措施去處理一樣叫『網絡』的東西。譬如話讓街坊先揀樓或者協助整個社區的人住番响度.....商戶也是一樣,現在的講法是,你有錢咪返黎租囉,完全跟市場,以前利東街的舖租萬五至萬八,依家附近的租已經被搶高到四萬幾,好多做唔住執了。在市區重建的過程中,如果冇特別的保護措施,那些邊際利潤很低的行業就會死。」

市建局今次抄了居民方案的設計,將利東街闢為步行街,又降低了建築物的密度,似乎是比以往的重建設計要好。但柏齊說:「佢依家的設計,只係代表佢唔做最邪惡的事,像灣仔街市﹝尚翹峰﹞那樣建保壘式住宅。如果市建局只係一個不是最邪惡的地產商,我不明白為何要由他們做。」他提醒我,市建局那些超然的工作條件──獲政府注資一百億、免補地價、還可以動用土地收回條例收樓,他說市建局這些特權正是容許它不用完全按照市場方式運作。我愈聽愈激動,他繼續說:「步行街的構思亦是居民推動了很久的﹝但市建局沒有肯定居民的貢獻﹞......市建局冇認錯,亦冇promise以後不會再造那些破壞社區的工程,我認為對將來不能樂觀。」

要講幾多次先明?社區網絡和特色不單是建築物,而是包括人的活動,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還有氣氛。可是,輿論裏還是充斥這樣的話:「未來灣仔區將繼續有舊樓進行重建,公眾均希望在重建同時,可盡量保留具特色的舊建築,注入新生命,令項目保存昔日的歷史建築舊貌,同時亦融入現代化新貌.....」﹝經濟日報D1版﹞趕走舊生命,注入新生命,在主流傳媒中這已被視為進步思想......

寫到這裏,希望讀者起碼找到一點憤怒的根據。如果沒有H15關注組經年累月的抗爭,市建局難道不會將喜帖街變成另一個保壘式住宅尚翹峰?就算記者們看不到市建局的方案是有驅殼沒靈魂的抄襲,看不到社區網絡的珍貴。我認為,單單是硬件設計的改變,傳媒已經應該給H15居民運動一個正面的評價。現在呢?一方面承認市建局是採納了居民的低密度設計,另一方面卻將整個運動定性為「擾攘」。抱着這種心態的記者編輯們,你們欠利東街居民一個公道!

未完的話

不要忘了,城規會上訴委員會正就H15居民方案的上訴申請進行聆訊,已到了結案陳辭的階段。老實說,我見到市建局抄了居民的設計,心裏就想,這下完了,上訴委員會主席大條道理判居民敗訴了。我沒有這樣跟甘太說,我只是問她,市建局公布方案,有沒有影響關注組在上訴中爭取的決心?她說:「當然不會!那是另一回事。」

附錄

明報報道:
喜帖街重建 再現小區風貌
喜帖店搬遷生意大跌

星島報道:
「啞鈴方案」重建喜帖街

圖:「甘太與你」,十一月二日利東街麻雀夜宴現場。攝影人:d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