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獨立媒體七一特刊: 捍衛自由 寸步不讓] 前言

special issue

回歸,標誌著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回歸十周年,本來基本法給了空間,讓每一個市民喜喜洋洋地於這一年,享有普選行政長官的權力,但卻因為人大釋法而告吹。然後,有人傳話說,香港人不夠愛國、中央不信任等等。

香港的反殖愛國傳統

香港,這片被迫割讓與租借的土壤,其愛國主義的意識和體現,一直與反抗殖民統治息息相關;早於一八九八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政府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氏族已有武裝抗殖;國父孫中山,亦以香港作為革命的其中一個據點;二次世界大戰,新界居民加入了東江游擊隊,對抗日本軍隊,捍衛家園。此外,六七年由罷工引發的反英抗暴、六八年的中文運動、七一年開始的保釣運動、七七年的金禧事件,均針對殖民主義的暴力。

從七、八十年代開始,不論是主張民主回歸的國粹派,還是爭取弱勢者權益的社會派,均指向殖民政權的暴力與不公。可以說,整個反對運動,均以反殖為動力,爭取自由、自主的空間。

六四心結:恐懼政治

八九是一個分水嶺,無辜的青年學生、市民,因為反貪污和爭民主而被屠殺,面對著回歸的香港,被恐懼壓倒,反殖運動被邊緣化,換來的是「保殖」的主流意識。英國政府當然把香港吹噓為最美好、最自由、有最完善官僚制度、中西文化匯集的國際城市;香港的管治菁英則要保持自己的影響力;中央政府只希望平穩過渡;結果,「保殖」成為了大家共同的議程,而社會亦失去了對殖民管治制度的批判。

過去十年,董建華成功地把殖民官商(英資)的關係,以政策上的利益輸送,轉化為新的官商利益集團。任何始於民間的社會政治改革倡議,均被打壓為港獨或亂港的行為。本地的利益集團/菁英代理,亦樂見這種政治關係,把社會內在矛盾外在化為中港矛盾,以鞏固管治代理的位置。

香港的確要走出八九的心結。然而,如馬力般否認歷史,只會造就更大的恐懼與反彈,要解開這心結,就必須公開六四真相、承認錯誤與向死者與人民道歉,並須視異議、反抗同樣是愛國的表達,以及開放社會的政治社會改革力量。

去殖回歸:捍衛自由,實踐自主

香港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橋頭堡,我們不能唯唯諾諾地以奴才的心態,在恐懼的社會心理結構下運作。可是,近年很多事例告訴我們,特區政府今天仍以殖民者代理的作風,厲行殖民法律、收窄言論空間、打壓本地的反對力量。

殖民制度的幽靈在徘徊,行政暴力把立法會、諮詢機構視為橡皮圖章、擋箭牌,結果特區政府成為全球違憲次數最多的的行政機關;廿三條即使於零三年被推倒,卻以殖民時期的公安惡法借屍還魂,成為異議團體頭上殺氣騰騰的一把大刀;當年有港英政府的官方語言暴力,今天又出現以國際化為幌子的語言政策;金禧事件與教院風波相對照;傳媒自我審查,港台行將被殺,具中國特色的文字獄,透過色情、版權等查禁機制而本地化......

在殖民體制下,程序官僚當道,建制缺乏自我完善、改革的動力。天星與皇后的保育運動、影視淫審處違反日常經驗的查禁、教統局和主要官員對學術自由/教育的踐踏等事件告訴我們,民間要自強,走出恐懼的心理。捍衛自由,實踐自主,寸步不讓,延續本地愛國反殖的社會運動傳統,使香港能真真正正地回歸去殖。

編按:獨立媒體﹝香港﹞及香港獨立媒體網聯合出版〈捍衛自由,寸步不讓〉特刊,綜合各個與自由及自主相關的議題,於七一遊行期間派發。從今日起,本網站會將特刊的文章逐頁上載。

其他文章:

特刊前言

壞軌書生: 紀念回歸,紀念魯迅

阿藹: 言論自由 媒體自主 寸步不能讓

領男: 撐港台運動的希望與挑戰

梁寶: 管理創意─扼殺表達自由的城市

林輝: 水已沸了,你還感覺不到嗎?

張大風: 大學自主,開玩笑! --由教院風波談起

朱凱迪: 從紮營皇后到紮根香港

梁文道: 去殖的缺席 (本來計畫輯入特刊, 但因為版面及流程等問題, 並未收入)

梁文道: 去殖的缺席之二——港獨與人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