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精選:論教宗、天主教與基督教

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基督教界中的死結。事關有不少新教徒一口咬定天主教是異端,而新教徒普遍來說對天主教有不少誤解。

以下是新期時代論壇一篇關於天新關係的文章,其內容大家未必能完全同意,但希望此文能有助於天新之間的理性溝通。

P.S.希望能有天主教徒能多在此專欄出文。「非典型教徒」中的「教徒」,包括天主教徒。

P.P.S.此文己在時代論壇中被不少基要派人仕圍剿,現時該處已成為一個殺戮戰場。

論教宗、天主教與基督教
By: 徐允傑  
  
     教宗約翰保綠二世去世之後,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關係再度成為基督徒關注的焦點,在基督教二千年的歷史中,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不斷在發展與改變,變的質與量就因應時代而調節。我們身處現今的教會就是這二千年歷史的結果,這些不同的果實本源於一粒種子:耶穌基督。教會被喻為基督的身體,而基督正是她的頭,基督教中的各宗各派就可喻為由各肢體所組成。現希望以下述三方面嘗試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教皇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

教皇無誤論其實正式始於一八七○年,在梵蒂岡第一次會議中,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Puis IX)正式頒佈為一天主教教義,此教義有很嚴格的規範,規定教宗在那種情況下的言論才可算絕對無錯誤。總括來說,所謂教皇無誤,並不是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絕對正確,而是他代表教會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才列入無誤的範圍,梵蒂岡的文獻這樣說:

We teach and define that it is a dogma Divinely revealed that the Roman pontiff when he speaks ex cathedra, that is when in discharge of the office of pastor and doctor of all Christians, by virtue of his supreme Apostolic authority, he defines a doctrine regarding faith or morals to be held by the universal Church, by the Divine assistance promised to him in Blessed Peter, is possessed of that infallibility with which the Divine Redeemer willed that his Church should be endowed in defining doctrine regarding faith or morals, and that therefore such definitions of the Roman pontiff are of themselves and not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Church irreformable. (Vatican Council, Session IV, Const. De Ecclesia Christia, c. iv.)

值得留意的是,當年庇護九世宣告這個教皇無誤的教義時,在簡單邏輯上來說,他的宣告並不是絕對無誤,因為在他作此宣告時,教皇無誤的教義還未存在。另外,當年德國、瑞士及奧大利等歐洲國家有很多天主教主教,在教會無誤大公會議中(General Councils of the Church Infallibility),表決通過反對此教義,並成立一個獨立於羅馬教庭的舊天主教教會(Old Catholic Church)。

從基督新教的立場去討論教皇無誤論並沒有甚麼新鮮感,因為四百多年前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直接反對教皇的存在,質疑教會的權力,主張人得救是憑神的思典,透過基督因信稱義而成就。

近代有關教皇無誤論的討論,就不能不提及德國的神學家漢斯.昆(Hans Kung),他在一九六零年代初在天主教神學界被認為是一位明日之星,在梵蒂岡第二次會議中,以三十多歲的年紀就被委任為神學顧問,積極參予改革天主教。

現借用劉小楓在其論著《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頁328的一段來介紹這位神學家:

「……這位二戰後成長的天主教神學家、神甫,因其大膽的批判態度和改革精神,在戰後神學界多次引起軒然大波:他對教皇和教會的”Unfehlbarkeit”(永無謬誤論)的著名詰難,被視為當代的路德論綱,導致長達數年之久的神學論戰;他的與現代社會和人的問題緊密結合的神學論著之豐富,被有的學者與聖托馬斯這樣的大師相提並論,而且每一部重要著作的問世都引起一場轟動,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天主教會內部,他儼然成了激進改革的代表。這位戰後最引人注目、最有爭議的神學家,已然有力地促進了最初由新教倡導的一場自路德從以後最大的宗教改革運動,只是,它的結果將不是新的宗教分裂,而是基督教各派的合一。」

漢斯.昆在一九六七及一九七○年分別出版了兩本書:《教會發微》(The Church,台灣光啟出版社有中譯本)及 Infallible? An Inquiry,直接挑戰及批評天主教教會的絕對權威及教皇無誤論,他的論據是:教會並不是一個停滯不前的個體(stagnant entity),而是一個建立在歷史當中,又要不停地對周遭文化作出適當的回應。

”Every age has its own image of the Church, arising out of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situation; in every age a particular view of the Church is expressed by the Church in practice, and given conceptual form, post hoc or ante hoc, by the theologians of the age."(The Church, New York: 1967, p.4)

漢斯.昆主張只有神本身方是永無謬誤,教宗是人,所以不能是永無謬誤,但即使是上帝之言,各時代的人也應按個人的特定感受去理解,不變的真理應由各時代的人依照自己的處境問題而重新加以領會。這裏看到他是受當代基督新教的神學之影響,如主張聖經承載神的話、人對神的話回應之巴特(Barth)、主張去神話化、耶穌在講壇中復活的布特曼(Bultmann)等。他的言論導致他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正式被教宗約翰保綠二世將他天教神學家的身份剝奪。(參Kung in Conflict, edited by L. Swidler, 1981)但他選擇繼續做天主教神父,一九八○年代開始繼續留在德國的杜平根(Tubingen)大學致力於基督教合一的研究。

上任教宗對教會在十六世紀迫害伽利略之事認錯,可算是一個積極而有意義的「矛盾」,作為教宗,他勇敢地表現出人性的一面,也間接地承認當年教會做錯了,所以從比較積極方面來看,盼望在梵蒂岡第三次會議中,天主教會對教皇無誤論有所修定。

二、真理=唯獨聖經 (Sola Scriptura) or 聖經+傳統 (Sola Scriptura + Paradosis)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余達心牧師在最新一期的《中神期刊》(第卅八期,二○○五年一月,頁101-118)〈信而不思則怠──福音派神學棄守文化的代價〉一文中,討論到福音派神學的問題,文中指出因著近代詮釋學的發展,人對知識的理解及對如何確立知識產生了巨變,福音派教會一向以來把持著的唯獨聖經之真理觀成了一個困局,因著詮釋學帶來以相對主義為基礎,余牧師認為「不同取向的釋經可以令福音派在『唯獨聖經』的共同基礎上,分裂為『一本聖經,各自表述』的象多群体」。

回看聖經+傳統的真理觀,天主教一直持守的這信念。我的看法是,基督真理是由詮釋聖經裏的文字而產生出來的,任何一個詮釋者會依著一些他們的先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去釋放聖經信息出來,這種先前理解是詮釋者已接受的教導或傳統(teaching,paradosis)。當然天主教所指的傳統,是天主教會歷代傳下來的傳統與教導,而基督新教所指的是比較個人化的教導,其實這裏都暗藏著一些教會釋經傳統,試看一個基督徒如何開始讀聖經及理解聖經,就可以理解到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也有共通之處。雖然兩教派對傳統的理解仍有不同,但是由於近年天主教徒開始自己看聖經,可以比較直接地與神對話,這一新境像很值得我們去留意。

其實面對後現代文化的挑戰,特別在現代詮釋學及知識論方面,「唯獨聖經」的真理觀正面對嚴峻的考驗,要建立完全客觀的真理觀,實在有一定的困難。

三、合一運動的可能?(Ecumenism: Is it Possible?)

現今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沒有像七、八十年代那麼盛行,香港公教真理學會出版及翻譯的《合一教理》(The common Catechism - A Christian book of faith, 1982),是當年合一運動的成果,《合一教理》顯示出:雙方在一些傳統信念上取得一致的共識,但這個合一的信念並沒有很廣泛地延續下去,天主教仍保持著以自己為首與其他宗教對話的立場,基督新教則受後現代的影響,出現各自表述及互相欣賞及批評的情況就更明顯。

基督身體只有一個,就是教會,而教會的頭就有基督,在這個身體的發育過程中各肢體互為發展,真希望有一天在主再來前,基督教會可以有真正的合一。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爭論點就是教宗是否可以做基督的代表呢?教宗的存在有甚麼意義呢?天主教二千年以來以使徒伯多祿(彼得)為第一任教宗,直至現在,仍然保持著其傳統,四百年前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並沒有完全成功,西方基督教從此就成了一分為二的局面。「差異中合一」是否指日可待呢?此合一又是否包括天主教呢?合一的程度與標準又怎樣去界定呢?

無可否認,踏入二十一世紀,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很多重要信仰教義上的分歧,己愈來愈少,讓我們看一看香港某福音派教會的信仰綱要吧:

(甲)信仰基督耶穌為贖罪之救主,為教會之基礎,以基督天國普建於世界為目的。
(乙)接納舊新兩約為上帝之言,由靈感而成,為吾人信仰及本份無上之準則。
(丙)承認使徒信經,堪以表示正宗教會共信之要道。

我相信,天主教會完全接受以上的幾點為主要信仰的內容,當然就有些天主教教義而言,我們未必能完全接受及認同,但兩教仍有很大的空間去互相了解、溝通及對話。我個人的立場是:基督教源於新約時代,為一個單一信仰,分裂是人的罪性所致。我們需要努力了解歷史,認識自己及身處的世代,了解別人,學習誠實地對話。

(稿件寄自加拿大)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7.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