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生活的藝術》林語堂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本寫於一九三七年的書。會不會因年代久遠而變得不合時宜及沉悶呢?絕對不會,這書出版時整年高踞美國暢銷書榜前列, 多次再版,最重要是因這本書有一些元素是可以超越時空的。 不論你生活在香港還是在外太空裡, 古代人還是現代人, 只要你是還能思想的人,每天都不能避免要面對怎樣過生活這個難題, 我認為每人也想生活過得有價值、 有樂趣。 有價值、 有樂趣就是懂得去享受生活, 不懂得過生活就是不懂得面對壓力。 有人會反駁說我不明白他的問題和困難,特別是當人們面對經濟壓力時更力不從心, 更遑論享受生活?

在香港, 患上情緒病的人數有上升的趨勢,其實這反映了大家缺乏了「忙裡偷閒」的心, 但請不要誤會要你在工作時偷懶。 林語堂認為要能享受生活的話必須的是一顆閒適的心, 而不是要有很多金錢或很多時間。 相反閒適跟金錢和時間的關係也不成正比。即使有很多金錢和時間, 而沒有閒適的心, 也是無法享受生活。 因閒適的心才能對生活細節有更深的體會。 「忙裡偷閒」的確很有道理, 要是能在忙碌中偷出一顆閒適的心,就能享受自己身邊的一切。

書中引述了一位美國校長的話,他說有兩件事要注意,就是去大便和讀聖經。表示了林先生不矯揉造作、確實直接地去面對我們的生活的一大共通問題──去大便。書中常深入淺岀地運用比喻,令文章生色不少,也反映了書中不會以高深得不能實現的教條來規範著大家,而是作者的生活中已把它實踐出來後的生活經驗分享。但也不單以說一些玩樂的法門為快樂的方法,同時間接地帶出想得到快樂也需照顧心靈的成長──讀聖經。

例如林語堂認為一個人每天在床上沉思一個小時,也可以是生活裡很高的享受。這種精神非常集中沉思,表面上身體在靜止的狀態; 但內裡卻波濤洶湧、 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 很多作家、哲學家都是在這一小時有所創造。 我十分同意這種孤獨而獨立的沉思, 因在發展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是不可缺少的。這是人人也可做的事, 最吸引人的是這是免費的呀!

這本書內特別有一節提到「讀書的藝術」,作者強調讀書要有樂趣, 因為讀書是一種享受, 書本能把你帶到另外一個世界,讓你超越時空的限制, 遊思古今中外。 看書就如和古人對談似的, 你現在讀這篇文章就等於在跟我對談,雖然我們可能素未謀面。 世上其實沒有一本書是每個人都必須看的, 但卻會有在某一時間、 地點、 環境、 時代看的書。 書和人的關係就如一場婚姻, 要看時機和配合性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看同一樣的書, 也會有不同的領會。 古人說「 五十讀易 」, 如果四十歲讀《 易經 》未必能體會到箇中意思。 書的道理跟人的經驗和知識掛鉤,有些書是需要我們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到了某個程度, 才會體會到書中的真正意思。

在政治人物上林先生最喜歡美國總統的笑容, 這是反映他祟洋嗎? 不是, 相反作者林語堂先生熱愛中國文化, 受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薰陶, 把兩家所說的深深的在每天過日子的方法中印證出來。 這只是反映了林先生對自由社會的喜愛。 同時他認為獨裁政府的政治人物的笑容太嚴肅, 這其實與他的幽默的定義有關。

後世稱林語堂為「中國的幽默大師」,他說幽默是人類心靈的花朵。 幽默就是說真話, 真話常常就是笑話。 但他強調幽默跟滑稽不一樣, 滑稽是引人發笑。 幽默跟也諷刺不一樣, 諷刺是笑過後有一點辛辣的感覺。幽默是非常適中的, 讓人在理智跟感情上都能感受會心甜蜜的微笑。 他有一句廣為熟悉的幽默的話:「男人的演講跟女人的裙子一樣,愈短愈好。」這是大家不敢說的真話。 如果有人敢說出來,大家便會心微笑。 這就是幽默。 「 現實加夢想再加幽默就等於智慧 」, 但現實和夢想往往是衝突的, 只好用幽默去平衡兩者, 這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