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青之名

文青之名

一向對流行語中的詞彙濫用甚是感冒,對「正能量」我很反感,有謂「十個正能量,九個正能…」,我頗同意;對「納米」這詞的無遠弗屆,由一開始的碳管,到洗衣粉、化妝品乜乜乜,真係「你班__比我抖吓唔該」。我知,其實從原子襪、原子收音機充斥的年代,這現象已開始。

文青這詞,近年就有「納米化」的趨勢,乜春都開始sell文青,由今早看相機網,一部搵笨的復古數碼相機,不斷強調文青必買買了是文青;到一街都是格仔裇衫九分褲,戴副平光鏡,又或者那個什麼奶般彈彈結他。

網上見過很多篇辨別真假文青的指南,通常圍繞「相機襯衫」、「手執村上春樹」、「誠品」、「cafe」、「咖啡(並要連café po上面書)」……其實沒錯,文青真偽,是關乎是否流於表面。

文青與偽文青的界線和語義也在默默變化,好像「土豪」、「奢華」這些貶詞,在拜金的當代竟有褒義,「偽文青」於是就成為一些根本除了村上春樹都說不出第二個作家的男女(再問看過村上什麼作品,事情會更有趣),一個樂得其名的避難所,甚至自稱「偽文青」,就可以不讀一本書,靠穿衣影café,沾沾別人的書卷氣拾個便宜(或用不怎離地的詞曰:「抽水」)。

偽文青是抽水無誤,甚至偽文青之名,也居然有人樂於掛在口邊自稱。回到真偽文青的分辨指南,通常有一個關鍵:文青不會以文青自稱,偽文青就會以文青自稱。「文青」之名這座城,城裡的人想往外面走,外面的人卻死命想擠入去。認識的一些「真文青」,甚至有人開始想在視覺上和「文青」的衣著符號表象拉開距離,文藝人今期流行,流行不離地,而不讀文藝的人,就拼命翻找有什麼裝身,可以令自己多像一份文藝人。

這也是很當代的一回事,文青與偽文青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偽)文青其實就是視覺表象、包裝底下,再無別物。真文青所以不想以文青自稱,甚至開始貼地,有多少分是怕了呢班「文青」,不知道。不過誠如以前老師說,「沒有偽文青照顧你們托起個市場,買文學書、另類音樂的你們就完蛋了。」

感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