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讀獨立:周保松 盧浩文:《政治哲學對話錄》

相信書不只是一種物理形式的存在,對讀書人來說,總有點神聖不可侵。這幾天在家的翻箱倒匣,也連帶翻開了許許多多的回憶。記得那年在上海圖書館找資料,一個人天搴地凍的在故紙堆裡,唯一的溫存,是翻開那頁頁發黃的真本,細味書頁上誰誰惠存、誰誰敬贈,還有書籍經過藏書家與圖書館流傳而留下的痕跡,然後猜想書與人的過去。這是死功夫裡唯一的娛樂。
正健傳來獨立書展的書目,與家中所藏對照,發覺缺乏了一些回憶。所以與同伴小西談起,不如便來個省時慳力的方式,就在各自的書架中抽取幾本心頭好,有已經絕版的,也有仍在出售的,與大家分享。也希望能扰磚引玉,其他的朋友,也會把自家的回憶拿出來分享。
~~~~~~~~~~~~~~~~~~~~

今天先談一本獨立出版新作,唯時未晚,仍然有售。頁扉上還有作者的手跡,第一次給友人以「兄嫂」相稱,怪怪的。

周保松這部磚頭,輯錄的是教室以外,在網上與學生在深宵進行的政治哲學對話。從課題來說,從政治哲學經典(效益主義、自由主義……)、到政治實踐(人生哲學層面上探討)和當代議題(最後補上的還有去年在blogger之間爭相流傳的熊一豆「像我這樣的一個新移民」),還包括精選的幾篇學期論文,這部400多頁的大部頭,簡直是保松與同學在一門課裡的精華結集。但令人感動的是,成書之過程,體驗到一位青年教師,對學問、對大學、對教育理想,在今日香港的大學體制裡所遭遇到的騰折;又如何在「一門課」的小園地裡卉花種草,播下將來足以對抗「中環價值」的自由種子:    
「像我這樣一個青年教師,在現有的學術體制下,花那麼的心力做這樣的事情,可說是相當的不智。我不是不知,在過去兩年,我恆常面對這橏的爭扎。這些掙扎,具體而微。每天都在拼命的和時間及眠賽跑,在生活中種種不能逃的責任任之間徘徊取捨,實在教人疲憊氣餒……這是當下香港教育赤裸裸的現實。無論我們是否喜,認清這點是必要的。它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序言寫結於2004年11月11日清晨六點。這使我想起一次回校,下午時份在snack bar碰到還未剃鬚的周保松跟我說剛起來吃早餐的樣子。也使我這個在大學體制裡做其hourly paid part-time lecturer的寄生蟲感到汗顏。無數次覺得課程貨不對版、師生比例離譜、課程形式窒息學習興趣(有時甚至是教的不夠水平)…..但自己做過什麼、能做什麼去改變這樣的窘境。而後看着活脫脫的學生一批一批的繼續朝向中環價值趕路。回想起自己從學走過的路上遇上過用心用力的老師,在息事寧人與把持學風之間,我總在每天的爭扎的屈服。然後覺得愧對先賢。
《政治哲學對話錄》的出版,可說是反市場趣味而行。月來逛書店,也只有在旺角城市中心的博學軒見過。放在架前的當眼處,想是書店惠闆與顧客作者之間的知遇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