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施政報告】本研社批「劣質劏房」變相「美名化」劏房 擅改「不適切居所」定義

【施政報告】本研社批「劣質劏房」變相「美名化」劏房 擅改「不適切居所」定義

【獨媒報導】《施政報告》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以10個月時間研究劏房的最低標準,並提出如何取締「劣質劏房」。本土研究社批評,劃分令劏房「美名化」,令公眾誤以為有「優質劏房」。本研社又批評,做法等同將目前10多萬個「不適切居所」的範圍收窄成「劣質」,是更改標準以「解決」問題,如同入住簡約公屋等同「上樓」。

本土研究社批評,《報告》描述劏房問題時形容「有部分劏房環境不屬差劣」,與公眾認知有頗大落差,認為描繪到現實上有不少都是「優質劏房」,予公眾有「美名化」之感。本研社亦認為難以界定「劣質劏房」,稱根據政府2021年3月劏房租管小組報告,即便八成劏房戶有獨立廁所,但逾六成住戶對環境皆不滿意,認為如以是否有獨立廁所作判斷標準欠客觀數據支持。

DSC_9378
資料圖片

本研社亦提到,目前有逾10多萬個「不適切居所」,質疑當局如將範圍收窄成「劣質」,只是更改標準充當「解決」問題,如同入住簡約公屋等同「上樓」。本研社亦問及日後「不適切居所」是否不再優先照顧,以及經公眾諮詢製訂的長遠房屋策略下「不適切居所」定義是否會壽終正寢。

本研社指,目前發展商扣起大量一手貨尾單位,2023年第三季已升至20,483個,令私人住宅整體租金高企,將住房問題壓進劏房租住市場,認為當局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

關注團體劏房支援連線則表示,在訂立最低標準前,必須有完善安置安排,並在劏房租務管制加入起始租金條款。他們亦憂慮加速市區重建,將令市區進一步「士紳化」,令基層繼續被迫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