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舉能:法官受制裁威脅屬「與法治背道而馳」,絕不能接受

張舉能:法官受制裁威脅屬「與法治背道而馳」,絕不能接受

【獨媒報導】2024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今(22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發表演辭,提到當法官履行其司法職務時,卻遭受制裁或報復的威脅,此「實與法治背道而馳,絕對不能接受」。他又指,「法庭作出不受歡迎甚或是錯誤的決定時,這並不代表司法體系或司法機構運作失效,或需要進行變革。」他又提及,司法機構的工作時常被人透過《國安法》的棱鏡來審視,以這種眼光看待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現狀,「必然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張亦寄望法律界資深一輩踴躍申請加入高院法官,雖然法官不時需「承受壓力和忍受孤獨」,但卻具意義,而且「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呼召,等待着熱心服務社會者的回應」。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首先在大會堂廣場檢閱警察儀仗隊。前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亦有出席。在場亦有各級法院的法官出席,包括: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區域法院及裁判法院。其後各人轉至音樂廳進行典禮。典禮進行時,現任選委界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亦有到場。

何君堯
何君堯

張:法庭作不受歡迎或錯誤決定,不代表司法體系失效,或需要變革

張舉能以英語致辭,他提到當法庭作出具爭議性或不合部分人心意的決定,社會大眾對法官的決定或理據加以批評,這是完全可以接受。他指,批評法官的決定或理據是一回事,但質疑法官的誠信或其專業上的持平公正卻是另一回事。當法庭作出不受歡迎甚或是錯誤的決定時,「並不代表司法體系或司法機構運作失效,或需要進行變革。」而法院體制設有多級上訴程序,正是體會到理性的人有時也會觀點各異,錯誤間中亦有可能出現。

張:法官遭受制裁威脅屬「與法治背道而馳」,絕不能接受

張又提到,法官必須能夠在不受干擾或非正當壓力下對案件作出判決,及在判詞中解釋其決定,這點對司法獨立至關重要。所以,當法官只是在履行其司法職務時,卻遭受制裁或報復的威脅,「實與法治背道而馳,絕對不能接受。」

張:以《國安法》棱鏡審視司法工作,必產生狹隘甚至失實看法

另外,張表示過去數年,司法機構的工作時常被人透過《國安法》的棱鏡來審視。以這種眼光看待司法工作,乃至香港的法治及司法獨立的現狀,「必然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張續指,但無論別人對法律制度提出怎樣的評論,有一點是社會大眾可以肯定的:「我們的法院及法官將繼續履行憲制責任,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的精神,公正有效地主持正義。」

張提到,司法機構重視《國安法》第三條指明,他們有責任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但這並非表示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人定罪,或在定罪後判最高刑罰。他重申法庭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而作出有罪或無罪的裁決,亦不會理會任何形式的滋擾或威脅。

張:除關乎憲法問題或基本權利的案例法外,其餘均可能被更改

張續表示,法院在過去一、兩年所裁決的案件,包括終審法院法官們之間持有不同意見的裁決,已證明法官工作表現高度專業、思考獨立,並且忠於法律。張指這並不代表判決不容批評或異議,也不等同那些判決不可改變,因為儘管普通法包含法庭的判例,但它更擁護憲法至高無上的地位,及立法機關在此前提下擁有的主權。在實踐中,這意味著所有案例法,除關乎憲法問題或基本權利的案例法外,均可能被立法機關更改。

張:法官工作不只一份職業,更是呼召

在招聘法官方面,張指出任法官「無疑涉及作出個人和金錢上的犧牲,因法官的工作既忙碌亦充滿挑戰,且不時需承受壓力和忍受孤獨」;但同時法官的工作「絕對饒具意義,能賦予真正的滿足感和回報」。張表示,這不是一份人人都適合的職業,實際上「它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呼召,等待着熱心服務社會者的回應」,就是那些受惠於這個法律制度而事業成功,正在尋求以有意義的方式去回饋該制度的法律執業者。

張籲踴躍申請加入高院法官

張指,在最近一輪區域法院法官招聘中,中層資歷的法律執業者的熱烈回應,令他們感到相當鼓舞。張寄望法律專業的資深一輩能一如他們的後輩申請區院法官一職般積極,甚至更踴躍地申請加入高等法院法官的行列。

張指銅鑼灣的新區域法院大樓 將不遲於2027年竣工
 
就新的法院工程方面,張指座落銅鑼灣的新區域法院綜合大樓,將不遲於2027年竣工及啟用。至於新的高等法院,行政長官同意劃定金鐘道政府合署現址用地(即現時高等法院大樓相鄰地段)作為興建新高等法院綜合大樓之用。而司法機構可保留高等法院大樓現址用地,作為新高等法院綜合大樓的一部分。張亦提到,《法院(遙距聆訊)條例草案》將會在今年稍後時間提交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