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府真正落實減廢藍圖 或更有助改善衛生問題

港府真正落實減廢藍圖 或更有助改善衛生問題

文:姚俊業(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楊敬雯(思匯政策研究所助理營運經理)

特首李家超於上任後不久,便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藉由督導和統籌共17個政策局和部門協作,處理環境衞生事宜,並於8月12日宣佈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着力清理全港600多個衞生和街道管理黑點,以改善街道和後巷衞生問題、鼠患、非法傾倒建築物廢料等衞生問題。政府成立工作組可見其決心以改善相關問題、加強跨部門溝通,以及協助​​官員釐清各部門後續責任和行動。然而,除了推行清潔香港運動,港府落實去年推出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或更有可能根治環境衞生問題。

鼠患問題處理十年不跌反升 解決垃圾問題為根本

獨立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在2021年訪問逾千名香港市民,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2%受訪者認為香港的垃圾問題可能會在3至5年內影響其生活。以一直為人詬病的鼠患為例,2010年鼠患參考指數僅為1.5%,但今年上半年已增長至3.2%,升幅超過一倍。申訴專員公署於5月主動調查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鼠患工作成效,批評食環署現行的鼠患指數調查方法未能充分反映鼠患實況,每半年才調查一次,容易出現數據滯後,亦欠缺分析鼠患投訴數據,以致未能充分掌握投訴趨勢及市民關注的事項。

鼠患肆虐,除了為市民帶來困擾,亦可能引發傳染病,幾個月的清潔運動固然可以短期內緩解此問題,但未能真正杜絕鼠患。港府往往著重捕鼠和滅鼠,卻忽略保持香港環境清潔衞生,減少廚餘和亂拋垃圾,斷絕老鼠食物來源才是防治鼠患最有效的方法。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如果政府不斷清理垃圾,巿民不斷棄置的話,就只會在「你清我掉」的夢魘不斷輪迴,並呼籲巿民處理好自己垃圾。因此,如果我們希望保持香港市容整潔,除了清潔運動,更須制定整體政策,包括釐清問題源頭、確立清晰目標和令社會明瞭自身責任為何,以鼓勵大眾從根源改變行為習慣,減少製造垃圾。

香港垃圾問題嚴重 未達減廢藍圖目標

香港至今仍未能達到2013年提出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年》官方目標——冀望在2022年前把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減少40%,即0.8公斤或以下。然而,及至2020年,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仍居高不下,達每日1.44公斤。

其次,香港處理廚餘的設施不足。2020年全港每日棄置廚餘達3255公噸,但目前主要依靠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O.ParK1)處理廚餘,其每天中央處理量僅為200公噸。而第二期預計於2023年啟用,每日最多可處理300 公噸廚餘,根本不敷應用。

再者,香港廚餘回收桶覆蓋率低、公眾教育不足,市民亦缺乏把廚餘垃圾分類的動機。大眾棄置包含廚餘的垃圾時未有委善處理,或引致老鼠蟑螂滋生,影響市容。此外,現有垃圾收集網絡效率不高,除了缺乏有效的住宅垃圾收集系統外,一些餐廳只把垃圾放在後巷,而非丟棄到有蓋的垃圾箱中,也可能會引來老鼠覓食。

港府應從經濟、回收、垃圾徵費和教育方面著手改善廚餘問題

政府於去年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冀望制定因時制宜的廢物管理長遠策略,提倡「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擴大轉廢為能及廚餘處理能力,並訂出把回收率提升至約55%,以及把每日大約一半的廚餘棄置量可以轉廢為能或轉廢為材的目標。政府須正視廢物處理問題,利用此藍圖制定有效的政策,並確切執行下列四項建議,以真正改善市容:

政府應就每日達3255公噸的廚餘建立本地循環經濟,倡導廚餘透過重複使用、堆肥、分解等方式成為可利用的資源,不但可以減少浪費污染,還能創造商機和就業機會,自然可以鼓勵大眾和工商業界主動回收廚餘;

政府應研究升級現有社區回收設施以處理家居廚餘,一旦提供足夠和方便的廚餘回收網絡,便可鼓勵市民妥善分類和棄置廚餘;

政府應加快實施垃圾徵費,並增加非法傾倒廢物的罰款;

政府應與社區和非政府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加強公眾教育,鼓勵從源頭減少廢物和垃圾分類。

成立「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或是解決環境衞生問題的開始,一旦釐清政府各部門的責任,行政長官應制定適當的廢物管理政策,切實達成《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的目標,與市民共同令香港變得更潔淨環保。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