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推動青少年關注氣候變化?請先聆聽年輕人想法

如何推動青少年關注氣候變化?請先聆聽年輕人想法

文:劉理信(思匯政策研究所和HK 2050 is Now前項目經理)、楊敬雯(思匯政策研究所助理營運經理)
  
在去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中, 11月5日為官方青少年及兒童組織YOUNGO協辦的「青年與公衆充權日」(Youth and Public Empowerment Day),該組織於當日發表青年氣候大會 (Conference of Youth)的《全球青年宣言》(Global Youth Statement)。而場外亦有青少年組織氣候罷課遊行,為是次大會舉行以來其中一場最大型的抗議活動。年僅十八歲的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批評各國領袖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不足,承諾和目標不切實際,並指出會議以外的環保工作仍未停止,鼓勵大眾一同努力。
  
是次大會視青少年為其中一個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持份者,香港政府也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鼓勵青少年參與氣候行動。近年香港較著名關心環保的青少年劉衍一,每週在學校門外呼籲大眾關注氣候議題。到底有多少香港年輕人關心環保議題?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應如何與青少年合作並從中學習?其實本地曾有以年輕人為主導的平台Us for Future舉辦青年氣候論壇,倡導可持續未來。
  
氣候變化使我們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要把地球留給年輕人及其後代。故此,我們需要推動氣候變化教育,並開拓空間,提供機會予香港青少年表達意見和採取行動。新一代的社會和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並具備足夠能量和知識,帶領我們走向低碳和對氣候變遷具韌性的未來。
  
思匯政策研究所和HK2050isNow每天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與年輕人互動,他們充滿好奇和求知慾,討論議題從改變生活方式、氣候正義到可持續供應鏈等。有些人還嘗試探討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例如我們應如何與父母談論氣候變化?當本土菜餚以肉類為主時如何茹素?如何說服同齡人士參與氣候罷課?這些交流均可讓我們窺探本地青少年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敢於發言的勇氣。
  
香港亦有由學生主導的環保組織,例如Climate Action Hong Kong,他們響應全球氣候運動並推動青少年發表意見。該組織在網上發起使用「#morethan1%」標籤,敦促香港廣泛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發展。其負責人Themis Kung在青年氣候論壇指出:「氣候教育目前並非本地學校的首要目標,學生難以抽出時間參與氣候行動。」
  
在全球舞台上,青少年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亦並非毫無阻力。思匯行政總監姚俊業參與近兩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他觀察到,儘管主辦方「允許」青少年參與是次活動,但他們未獲認真對待。例如,於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組織示威以敦促當局制定更積極的氣候政策,參加者大多為年輕的氣候行動家,但遭到主辦方拒絕。姚俊業表示:「現有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結構均阻礙年輕人引領變革和積極貢獻的可能。」
  
青年氣候論壇中,諸位講者亦對此有同感,分享他們在實踐氣候行動時面臨的種種限制。他們指出,僵化的學校課程、嚴格的家長控制以及亞洲文化使年輕人難以表達他們對環境的擔憂。 雖然已有部份學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想法,但我們相信本地應有更多青少年願意為香港低碳未來出一分力。
  
思匯和 HK2050 is Now 希望可讓各年齡層的人士得以參與氣候行動和討論。去年我們舉辦ECF青年環保大使計劃,招募達50名中四至中六學生。經過長達7個月的學習和實踐,9組大使於暑假密集參與研討會和培訓課程,從中接觸不同領域的環保領袖,並按自己所選擇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籌辦社區服務項目,其中涵蓋建築能源效益、自然保育、廢物處理與回收、可持續生活方式,以及交通運輸。大使從身處的社區出發,舉辦不同活動,如組織生態導賞團、在校內舉辦綠色飲食比賽、籌辦校際二手衣物交換計劃等,讓更多人認識相關議題。於今年舉辦的項目成果展覧和閉幕禮中,各位青年大使均滿腔熱忱地分享其努力成果,精彩的演說令評審和嘉賓印象深刻。
  
此外,我們還為大學生提供減少塑膠的建議,並與飲食業者合作,一同模擬可持續的餐飲營運方式。而香港也有其他機構舉辦青少年環保活動,亦有本地青少年發起行動,推廣低碳生活。
  
年輕人參與氣候行動以表達關注,是難能可貴的機會。期望社會能提供技術和財政支援青少年團體,以助他們領導大眾保護香港的生態系統,促進我城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使年輕人可以依照理想來創造美麗新世界。